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 ShineLau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1:51 被阅读14次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Eviatar Zerubavel),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现为罗格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他在认知社会学领域声望卓著,著有《七日周期》(The Seven-Day Circle,1985)、《完美界线》(The Fine Line,1991)、《时间地图》(Time Maps,2003)等。

    关于本书

    这是学术界第一本关于“集体沉默”研究的书。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结合我们的日常经历,分析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沉默和否认现象,探讨集体沉默的产生、发展原因,以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对于那些的负面的集体沉默,作者提出了应对和破解的建议。

    核心内容

    所谓“集体性沉默”,指的是面对那些显而易见、无法忽视的事实或真相,所有人全部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在作者看来,这样的一种沉默方式,也可以叫做“合谋性沉默”。集体沉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一个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权力结构、人际互动等诸多因素有关。除去那些善意或中立的集体沉默,很多否认和沉默并不能带来更多安全感,反而可能会在未来引发负面问题。   

    一、集体沉默的特征

    所谓集体沉默就是明明大家都很清楚发生了某件事,却一个字都不愿提,全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

    集体沉默包括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说这三方面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要素:“明显性”和“集体性”。

    所谓“明显性”就是这种不看、不听和不说,一定是要针对那种非常明显和确定的事情、甚至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忽视的事情;那些很微小或者还不确定的事情,不能算作在内。所谓“集体性”,就是每个人都看到或了解了这件事;如果仅是个别少数人知道的小秘密,也不能算作集体沉默。

    二、集体沉默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集体沉默同一个社会内部的文化、习俗规则有关。

    社会文化和习俗会影响人们注意力和话题选择的方向。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们通常会受到自己身边人的影响,尽量与自己的家庭或亲友保持一致。

    在社会习俗中,我们应该忽略的事物通常会以禁忌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有人随意突破社会禁忌,就会被看作不懂人情世故,破坏了社会默认规则。

    给对方留面子、体现出一种“礼貌性”,这也是一种社会禁忌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更加温和的社会禁忌。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沉默是为了掩饰尴尬,或者照顾对方的感受。

    其次,集体沉默同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有关。

    我们的注意力以及表达的范围界限,往往受到权力结构的影响。

    在集体沉默的形成过程中,越是有巨大权力的人,所得知的信息就越多,对信息传递的控制也越有效。并且,可以采用命令强制等方式,来控制信息的进一步交流和分享,从而继续保持整个集体的沉默。

    最后,集体沉默同人际互动有关。

    集体沉默具有明显的合作特征。我们周围“沉默的旁观者”越多,我们就越倾向于加入这支“沉默的大军”。每个人的沉默对他人来说都是一种支持,于是可以形成沉默的循环。

    三、集体沉默有哪些后果

    因“礼貌性忽视”所形成的沉默,可以被视为一种善意,或者社交的得体行为。除此之外,其他的很多集体沉默可能只是对现实和矛盾的逃避,会给未来埋下问题的种子,得不偿失。

    沉默会给个体带来认知方面的困扰。逃避和拒绝面对事实,会扭曲人们对现实的感受。

    沉默会使群体成员彼此间缺少信任,互相提防,破坏集体凝聚力。人们经历的集体沉默越多,就越会感到孤独,与人交往也变得更加疲惫不堪。

    沉默可能会构成对罪恶的纵容,从而引发更大的罪恶,并逐渐瓦解人们的道德感,

    沉默还会自我繁衍。保持沉默的时间越长,沉默便越不容易被打破,社会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四、如何打破集体沉默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公开承认大象的存在——把它说出来、写出来或者用行动彰显出来。尽量把它放在聚光灯下,引起所有人的正面回应。

    其次,打破沉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通力合作。第一个勇于指出房间里大象的人,只是开启了第一步,其他人必须紧随其后。

    最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勇气、耐心。在现实生活中,打破沉默者往往会成为很多人排挤的对象,并因此受到质疑、挖苦和孤立。对于那位“皇帝新装”里的小孩,一定要特别给予更多的包容、宽容和保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房间里的大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ih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