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农贸市场,看到了红彤彤的苦菇娘(三声),被穿成一串串,在叫卖,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咬菇娘的美好时光。
之所以叫苦菇娘,是为了和洋菇娘区分开。
苦姑娘生长在野外的大地里,山坡上,不用人工参与,自生自灭,生存能力强。而洋菇娘大多是人工种植的。
小时候,女孩子们喜欢咬菇娘,那种声音清澈,干脆,很美妙,很动听,每次听到大姐姐咬菇娘的声音,很羡慕她们。
春日里,和大人去地里种地,在山坡上发现了一片苦菇娘,冒着绿芽,高兴得不得了,叮嘱大人不能铲掉种庄稼,大人也理解孩子们的小心思,给我们留着。
其实,大人们也想在秋天菇娘成熟的时候,采摘回家,只是,孩子们消息灵通,知道哪里长菇娘,大多不等到秋天就摘下来,做成咬菇娘。
我一天天盼着这些菇娘长大,几场春雨过后,菇娘开花了,花朵是白色的,小小的,很不起眼,不久之后,苦菇娘在里面结出了果实,果实圆圆的,被包围在伞状的绿灯笼里。
每次路过那里,总要过去用手轻轻的捏一下,看里面的菇娘是否可以采摘。
有的菇娘看上去外皮很大,但果实很小,有的外皮儿不大,但果实饱满,要长得足够大,果皮还是青色的时候,就要把菇娘摘下来,把它肚子里面的东西挤出去,才可以做咬菇娘。
到了秋天,菇娘变成了橘红色,它的外皮厚,而且肚子里的东西很结实,不容易挤出来,做不成咬菇娘。
青色的菇娘味道苦涩,鼻子都能闻到苦味,如果不小心弄到嘴里,会马上吐口唾沫,苦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禁着鼻子,所以,尝到了第一口的人,保准不会碰第二口。
那时,我也学着大姐姐的样子,把菇娘与外皮的接口处小心地剥离开,动作过猛会破坏接口,做不成咬菇娘。
找一个妈妈缝衣服的针,小心的在苦菇娘的接口处,扎几个小眼儿,然后用两只小手不停的揉捏菇娘的肚皮,让里面的东西松散,直到从小眼儿的地方冒出汁液,再甩掉。
接口很小,想把一肚子的东西通过小口挤出去,而且要保证接口不被破坏,其实难度不小,要求特别细心。有时,挤着挤着口裂开或尖状物扎到了姑娘的身上,漏了气,就宣告失败,吹不响。
我成功过几次,别提多高兴了,把苦菇娘放在嘴里,先吹上一口气,把菇娘的肚皮吹鼓,再用上下牙齿一咬,一种美妙的声音,就从嘴里传出来了。
那时候,能咬响苦菇娘,就觉得很神气,好像自己有多厉害似的,常常几个伙伴一起比赛,看谁咬得更响。只要不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放在嘴里不停地咬。
后来,家里种了几棵洋菇娘,也可以做咬菇娘,但难度更大,因为接口的周围有凹下去的褶皱,想把里面的东西挤出来,需要更细心,也成功过几次。
洋菇娘不苦,一边挤着肚子里边的东西,一边用嘴吮吸,洋菇娘皮薄,咬出来的声音更好听。
秋天的时候,一串串苦菇娘就像一串串橘红色的小灯笼,看着喜人,大人会把残余的苦菇娘摘回家。
菇娘的果实和外皮都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这时菇娘不苦了,外皮苦,不少农村老人用外皮泡水喝,可以去火。
把采回家的菇娘用线串在一起,挂在窗前,看上去红红火火,特别喜庆。
我上学以后,就很少咬菇娘了,现在的女孩子可能很少有人再咬菇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印记,各有各的精彩!
一串串橘红色的苦菇娘,就是一串串美好的童年记忆,红红的苦菇娘,像不像苦尽甘来的生活,经历春夏的苦,才会尝到秋天的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