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本质是打后勤。”
在学习上,如果课前准备做得好,再去听课,那就相当于吃饱饭的士兵上战场。
课前的准备的核心是预习、课间活动、和微观学习环境准备。
一、预习
判定标准:老师的讲课风格、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课程难度、即时反应能力。
预习方法:预习应该包括阅读课本,理解公式,定理原理,完成基础练习,甚至是中高等难度练习,然后记录下错误和疑问处,等待上课时,老师讲解并向老师提问
对于逻辑连贯型学科:对旧章节知识点进行复习和补漏 。
常规性预习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本(通读课本章节全文或者其主要部分)。
第二步,寻找和标记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
第三步(重要),尝试理解重点概念,公式和原理。
第四步(重要),记录自己的疑问,形成愿预习提问表。
二、课间活动
意义:学习是一件非常消耗大脑能量的事情,而大脑能量是源于身体的。如果长时间不活动,身体的总能量下降,代谢速率变低,那么大脑能量也会自发减少。紧接着,你会感到大脑的运转速度变慢,不自觉走神,大脑变得空白,理解能力变弱……
课间做些活动,能够缓解这种功能不足,让大脑运转速度效率变高。
三、微观学习环境准备。
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能够提高你的听课效率:
基础文具
课本
笔记本
错题本
教辅书
特定试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