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读书,大部分是在读自己。我深有体会。
.
最近两年,我迷恋上读书。虽然表面看起来,我没有变化,但内心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的生活也在悄悄地变化着:当遇到困难时,我不再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当没人理解时,我不再感到孤独,而是学会自己独处。当夫妻发生矛盾时,我不再指责,而是理智面对。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不再训斥,而是和她一起想办法。最近,和婆婆的关系也得到改善。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当初刚生完宝宝,我的状态非常差:天天和丈夫吵架,婆婆也冷嘲热讽,工作也停了,家人的不理解,没曰没夜的照顾宝宝,生活的一切让我身心疲惫。
我看不到希望。
也曾想到死,但不忍心丢下宝宝。她是支撑我活下去唯一的理由。
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宝宝身上,陪伴她慢慢成长。
我的宝宝是位女孩,每天陪她玩耍时,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怎么做才能让她不走我的路?或者是: 当她长大结婚后,也遇到我的问题该怎么办?
我不希望她遇到这种问题,我也不希望她到那时会是我现在的状态。
于是,我急切地想得到答案。一囗气读了几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蒙台梭利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其中,尹建莉老师的书让我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我对她的影响,我现在的样子就是她的将来。所以,我必须改变。
我开始为自己读书,先读了武志红的《身体知道答案》《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
武老师的书,让我领悟到: 要善待自己,尊重自己。以前,我遇到问题时,总是自责、内疚。把任何事情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看完武老师的书,让我茅塞顿开。我要善待自己,一件事情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影响事情发展走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在,有内在,还有很多微观因素。
我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以前,我经常考虑(顾虑)别人的感受。小时候,替父母着想;上学时,替同学着想;考试时,替老师着想;长大后,替男友着想;结婚后,替婆家着想;生完宝宝后,又替孩子着想。
这么多年,我自己的感受从来没有被重视过,没有被亲朋好友重视过,也没有被自己重视过。
从此以后,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今天我就穿这件黑色上衣,因为我自己喜欢。别人会说颜色太老、款式过时,没关系,我自己喜欢就好。
每天我都会抽时间读书,别人会说读书无用,没关系,我享受读书乐趣就好。
只要有时间,我会去公园跑步。别人会说跑步也没有减了肥,没关系,大汗淋漓之后的欢畅我知道就好。
我对读书的兴趣越来越大,每天必须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宝宝睡觉时,坐公交车时,上厕所时,上班间歇时……
我先后又看了个人成长类、减肥类、写作类、育儿类等系列书。
不知不觉,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想法的改变导致行为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导致生活发生微妙的改变。
有几次,和老公想法不一致,他脾气火爆,马上要发生狂风暴雨了,我冷静想了一下,找到个借囗离开了。虽然问题没解决,但是争吵只会让问题更糟糕。几天后,我冷静客观的把事实告诉他,他反而平静接受了。
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善,我还有很多梦想没实现。
我的前半生是为了别人而活,
我的后半生只为自己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