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一假期里面,《学习之美》交流群的同学们一共交出了25篇读后感,准确地说应该是有26篇,因为吴大师姐主动说她的不算,没有参加投票。实际上还要多,因为易同学说他每天的留言都是《学习之美》的读后感,那么国庆八天最少八篇,也没有算。
同学们的读后感都非常精彩,我对董坤同学的读后感尤其有共鸣,他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企业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将规划中的战略突然暂停。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中,接受规划的公司可以将战略彻底地执行下去,并获得与期望相匹配,甚至超过期望的结果。
而余下的,大多数是中途放弃,甚至有些是在早期就放弃了当初的目标。
我为什么对对这段话共鸣呢?因为我想起了自己所在的007不写就出局,前两天是我刚刚过了加入1000天的纪念日,当初和我同时期加入的小伙伴们,大部分都已经不在了,77个人的一个班级,只有不到五位同学还在坚持写作。
是的,这就是我加入三年的直观感受,我的感受就是很多人都不能坚持下来,只有极少数人坚持下来了。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去想过,那些离开的人,他们现在怎么样呢?实际上,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幸存者偏差,好像坚持下来的,都是成功的人,坚持下来的,就是好的。
就好像董坤,他认为那20%坚持将战略贯彻执行下去的企业,都获得了与期望相匹配,甚至超预期的结果,但是,这样就能算是成功了吗?有没有坚持将战略贯彻了下来,却没有成功的案例呢?我想在董同学那里是没有的,因为失败的案例就归到那些不能坚持贯彻战略的企业里面去了。
那么我们再想,那些中途改换战略的企业,他们的现状是怎么样呢?是变得很差甚至倒闭了,还是有的变得更好了呢?董同学没有说,但是以我们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变好的概率也很大。
是不是有人因此就会说,如果坚持战略和不坚持战略,都是会变好的话,那么企业战略顾问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企业找的战略顾问,岂不是就好像是医疗里面的安慰疗法一样?好像是有一点这样的意思,但是安慰疗法也是有其价值的嘛。
不过这些不是我今天想要说的重点,其实真正让我有收获的是,我再一次注意到了这样一句话:在二八法则里面,不仅仅只有20%,那80%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去关注,实际上还有其他的,比如70%,50%,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比较,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抓住事物的本质。
所以,在董同学看待自己的客户的时候,其实他可以这样分类:坚持战略的和不坚持战略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于是,他的客户就会变成四类,坚持战略成功的,坚持战略失败的,不坚持战略成功的,不坚持战略失败的,这样的一个分类出来以后,比直接对那80%不能坚持战略的企业捶胸跺足要厉害得多。当然,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自己。所以董同学觉得自己给企业制定的战略就是最好的,别人不能坚持贯彻执行就是他们的错,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我们应该反学习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