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琪
✔时代背景的是非
谈到传记,我一直觉得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是典范,其中对数位名字的评价传记真的很震撼到我,他所写的每一个背景都让我真实地去为一个人感受ta的一生为何,精神所在。
最近看的这一part大多都是讲王安石变法与历史科普的,实话说有些无聊。转回《苏东坡传》,或许是我对林语堂先生的风格还未有所了解,或许传记有了详细的历史背景才会更加真实,对于王安石新政与变法十分详细的解说,待看到文章的某一震撼至我的时候,便会重新仔细斟酌这一part吧。
曾经读过王安石的几首名作,以前一直觉得他是一位思想正直才华横溢的大政治家,风流倜傥的翩翩诗人。但通过林语堂先生对他变法此事详细地叙写后,我才发现他在历史上的褒贬不一,也让我正视了古文才人的是非,并不是所有成句成章的都是好诗,并不是所有载入史册的诗人都是文豪,并不是所有题称为民造福的改革都是辉煌的。一代才子,我们不能去因为他所写的一首好诗便称他圣人,也不能因为他糊涂变法的新政便否定他的一生。人绝非好坏之分,哪怕没有最为客观的一套标准,也不可主观臆断他的一生。
✔ 环境给予一个人的氛围
东坡一生跌宕起伏,落脚之地数不胜数,从襁褓到青少,从壮年至垂暮,四海为家的他,从处江湖之远赴京从政,在宦臣与清官并存的朝廷上大发风采,到最终逃不过陷害至贬于清贫之地。正是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其文学创作也有了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上谏神宗皇帝万言书,与乌烟瘴气劳民伤财的变法斗智斗勇;处江湖之远,同农夫耕耘谈笑风生,游赤壁赏夜色享月明风清。
苏东坡的生活不会忧愁萎靡不振,也不会醉酒而远离世俗的,不论把他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他往往都能将自己很好地融入生活,是人而不是神。记得曾经有位学者调侃着说:“如果让我选择一位诗人于自己同伴郊游,我选的不是李白,因为他对别人不管不顾,也不是杜甫,他太多愁善感,而是苏轼。”的确,他恰似在一个仙人和圣人之间存在着。
比起在朝廷为官做文章的苏轼,我更爱游赤壁的东坡居士。在杭州,在苏州,在黄州至今都保留下他的一言一行,东坡把自己的词华带到了小乡镇里,将独具一格的匠心诠释到了完美。他是种小米地为麦稻的外行农夫,是半夜吃宵夜意外发明东坡饼的美食家,是撺掇好友半夜爬城墙的旅游者,活得自在,活得潇洒,也正是有这样愉悦舒适的氛围,铸就了许多名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他让自己活在了人间的仙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