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之后的升学季,就像是“十送红军”。
不管是情意绵绵的送别,还是眼泪汪汪的不舍,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满含着胜利的期望。
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小转换的、小升初的,还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升高中的、也有刚步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的求学路就像是涉水登峰,一步一个脚印,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有中途掉队的,也有勇往直前的。
一路上,有人成为你的拐杖,有人成为你的同伴,有人会甘愿当你的垫脚石,也有人会落井下石,还有一类人人会心甘情愿地让你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爬。
父母都愿意一路做孩子的垫脚石,可惜能量终究有限。

老师们会用他们的肩膀架起一座座云梯,送弟子们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但是,他们身材有高矮、肩膀有宽窄、体力也有上下限。况且他们一样也有自己家庭的重担需要挑起来。
每一个孩子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整齐划一的、各方面都优秀的肩膀上来。可这,的确很难,尤其是偏远的农村。
优秀的人才都往一线大城市里挤,挤不动的才考虑退而求其次,暂时处于底层的也会时时刻刻等待着机会往上面挤。这就造成城市人才过剩,农村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
就我所在的农村为例:
每学期开学在即,有孩子升学的家长们无不忧心忡忡。顾虑自家孩子会被分到哪个班里?班主任是谁?任课老师是不是专业?他们的责任心和能力如何?这些老师们会不会都能教完这一届学生?
综上这些,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是在瞎担心,因为他们自己完全没有决定权,分到哪班算哪班。小部分家长找熟人、托关系,往往掂来掂去也掂不出哪头重哪头轻。

每一级的任课老师,学校里差不多都会根据教学能力和经验等进行搭配。所以,这个由老师们的肩膀搭起来的云梯也就参差不齐。这就是那小部分家长为难的原因所在。他们几经考量,也只能根据自家孩子和老师们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
那些单纯升级的学生家长心里,往往也会七上八下,原因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校每年都会新招一批临时的老师,也有一部分考上事业编新上岗的教师。加上每个暑假,县里都会针对年轻的乡镇教师进行考核,选拔一部分成绩优秀的教师进县城中小学,这也给了那些年富力强、伺机而动的教师们再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乡镇中小学里,年年有新考进事业编的教师,年年也有去县城的筛选考试。这就必然会让学生家长们觉得,师资力量本就薄弱的乡镇学校,就是为县城培养储备教师的,基本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只剩老弱病残。事实也的确差不多。
所以,家长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们,就在这一批老师跟上一批老师换肩的缝隙里跌进了谷底。

年年如此,家长们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后来也都心照不宣了,只能各自做打算。
开学在即,因为城乡差距,尤其是老师的不固定,只要有点条件的学生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县城学校,自己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也纷纷辞掉了乡镇单位的工作,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到县城谋职。
眼看着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期望现在倡导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理念能够早日发挥最大作用!
这个九月开学季,祝愿所有家长及孩子们高高兴兴进校园,续写人生新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