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看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还是什么别的历史书籍,只要涉及到三国这段历史,你津津乐道的一定是曹操刘备孙权谁牛逼,再下来,关张赵马黄以及张辽典韦太史慈如何生猛。吕布如何独步天下无敌手。还有就是诸葛亮郭嘉周瑜如何如何脑子好用等。这是大家觉得牛逼的,津津乐道要赞誉的。提到大家很不屑,瞧不起的,时不时要骂两句的也有一些代表人物,比如袁绍用人不当优柔寡断,袁术愚蠢,刘婵昏庸脑子不够用,刘璋软弱没有魄力,刘表虚名在外。大家读三国,大抵如此,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
很少有人提及那些人物是比较善待百姓这事的。
老百姓们,在谈及某个历史人物的功绩的时候,往往着眼于对他的政权巩固方面的能力和做法,不太关心这位历史人物是不是关心过老百姓的安定和生活。老百姓们显然都觉得,作为帝王,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应该首先考虑民众利益,而应该考虑自己的地位巩固。这个才重要。除非地位巩固了,顺便照顾一下民众利益。
我是一个不太随大流的人。我看重的就是哪个帝王或者控制一块地区的诸侯,他们的存在能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生活生命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当然,我这个观点肯定是要被大家不屑的。但是我还是要这么说。
因此,我看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对两个人特别的敬重和推崇。一个是刘璋,一个是刘婵。他们都是在成都执政和投降。这两位人物才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不是杀人无数,而是避免杀人无数和阻止杀人无数。
先说刘璋。世人都辱骂他昏庸无能引狼入室对刘备太过信任。导致被刘备趁虚而入取而代之。丢了地盘。
我对刘璋称赞不已的是:当刘备背信弃义,借口帮助刘璋打张鲁,然后突然调转枪口反目成仇,攻打刘璋,并一路破关斩将包围成都的时候,刘璋做出的举动让人肃然起敬。他举城投降,不打了。
但是这恰恰是大家所诟病的地方,而我却赞誉。大家的意思是,刘璋应该率领手下将士为了包围城池同敌人英勇奋战,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像个大英雄,虽战死亦不妥协,好让我们后人肃然起敬一回。但是他却投降了。太令人失望。他手里还有几万精兵,完全可以和刘备对垒。
确实如此,当时的他并没有完全失去跟刘备对抗的资本。那他为什么要投降?无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这样描述:他是为了百姓不再遭受战争之苦。
这就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很少能有一方诸侯和帝王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能打,我却不打了。损失的是我的地盘,收益的是成都的百姓。
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或者说,即便是看到了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老百姓死多少有什么关系呢?能够保住自己的地盘才重要啊。
老百姓看历史,最不在意的就是帝王是不是能够想到老百姓的利益。怎么说呢?能说他们忘我和大公无私吗?
刘禅也是一样,一位好的帝王。穷兵黩武的诸葛亮死了。他摆脱了诸葛亮地实际控制,然后就任用蒋琬费祎这些人,停止无休止的战争,调养生息,发展生产。老百姓日子过得安逸了很多。后来,魏国军队打来了,即便是遭到邓艾和钟会的双重合围,成都城也有几万精兵。姜维在外也有十几万人马。如果选择率领成都军民英勇抗战,誓死保卫什么什么的,魏军未必就能轻松拿下。还是为了民众考虑。避免进一步战乱升级,选择投降。这才是牛掰。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利益算什么?百姓不受战争之苦才是重要的。为了民众,我甘愿放弃割据。这才是一位站得高的伟大人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