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余华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余华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作者: 王景L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08:52 被阅读0次

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

  四百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四十年,弥足珍贵,余华又把这四十年浓缩在长篇小说《兄弟》中,上部分是文革的狂热惨烈压抑,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下部分是后来的经济腾飞众生万象,亚洲欧洲都如此。

小说围绕重组家庭的两兄弟展开。因为都丧偶,宋钢的爸爸娶了李光头的妈妈,7岁的李光头便有了8岁的哥哥宋钢。父母恩爱、对孩子公平爱护,两兄弟关系根基稳固。

  一起生活的1年多里,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因为爸爸开始被批斗,急转直下。李光头和宋钢米饭都煮不熟、余粮吃完更是经常饿肚子,还一直遭三个中学生痛打。两兄弟在一起却总能苦中作乐。最伤痛的时刻是爸爸被暴打至死,妈妈又还不知情还没从外地治病回来,两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少年时期聚少离多。因为爸爸去世7年后,妈妈得尿毒症病逝,李光头独自领救济生活,宋钢住乡下爷爷那里。

  直到青年时期爷爷去世了,宋钢才回镇上跟李光头一起生活,两人都分配到工作,工资归宋钢管,李光头其他方面都愿意省,就是一定要帮宋钢配近视眼镜。

  可惜这么亲密无间兄弟,因为镇上第一美人林红,一步步走向决裂。

  《兄弟》后面2/3的内容就像人生万花筒,年轻人的情感纠葛、职场百态,渐入中年后的事业选择、贫富差距、婚姻危机。同时,各行各业都变革。国家单位工人遭下岗;拔牙的卖冰棍的打铁的个体户面临淘汰;知识分子或飞上枝头变凤凰,或一事无成;还有经包装的媒体舆论、变相的选拔赛、花样百出的诈骗。

  《新苏黎世报》评论“《兄弟》显示了人类情感的全景——从庸俗、狂热、机会主义到爱和内心的伟大,几乎全部包容在内。”称这小说是“世界剧场”。

  难怪《兄弟》频繁获奖。

  余华也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还是《兄弟》,总是忍不住赞叹“写得太好了”。

  文革才过去50多年,改革开放才进行40多年,我却感觉书中的故事已经年代久远。想想,现在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疫情前后,时隔3年,都好像是不同时代了。

  读这本小说,我仿佛跟着里面的人物一同经历了四五十年人生,每经一事就长一智。再回过头来,问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不应该变的?以终为始,相信面临人生选择时,不会离本心差得太远。

  如果你愿意,也欢迎你阅读、经历、沉淀。

相关文章

  • 因为李健 “遇见”余华

    李健说他最喜欢的作家是余华,全部作品都读过,包括书信,比余华本人都了解作品。 正是因为李健得强力推荐,便看起了余华...

  • 许三观卖血记:沁血人生 温情动人

    中国先锋文学作家中,本人尤其喜欢余华和苏童,特别是余华先生的作品,真实、有力,悲情中将小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许三...

  • 荐书|这5本小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的作品在我看来,有些浮夸。他的长篇小说我几乎都看过,最喜欢的还是《许三观卖血记》,有...

  • 在细雨中呼喊

    偶然间刷B站的时候,听到李健说最喜欢的作家是余华,觉得他最好的作品是《在细雨中呼喊》。提到余华总是会想起《活着》,...

  • 余华作品

    01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时间更残酷的了,它...

  • 即使生离死别,我们还是兄弟——《兄弟》

    《余华作品:兄弟》是余华作品。《余华作品:兄弟》讲述了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

  • 余华的作品

    前两天看了余华的杂文集,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感觉怪怪的。 在他的作品里,我没有看到赞美中国的东西。他总是以国外...

  • 在晴朗的日子里发会儿呆

    前几天刷到音乐诗人李健的一个采访视频。 在采访里,他说余华是他最最最喜欢的作家,并谈了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 20180813 如何成为一名作家?

    一 昨日参加了余华老师的读者见面会,有幸拿到新书签名,余华老师本人就跟他的作品一样,平实而亲切,并且能从中感受到一...

  • 《活着》:活着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但却为了故事而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作品,而就是这一次,余华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语言朴素简单却带有真实的特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华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th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