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21考研党的一些小建议

作者: 正方形的圆圈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08:17 被阅读5次

    我对考研的认识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

    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写的考研总结

    我是写完之后才开始来这回答这几个题目,因为我如果一开始就来这里答题的话,会限制住我的思维。但在回答问题时候,我又想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我也把它加进了我的总结里,所以,这篇总结是我自己先写,然后再根据这里的题目的回答两者相互融合一起而成(有删减)。

    以下是正文(5214字):

    先说一下考研的开始

    个人认为,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考研的第一个关卡,这是长期持续做一件事情的关键,也是我个人保持自律的方法。找到一个自己无法驳倒的理由——即要找到这件事只有考研能给你的理由。从内在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因为“大家觉得学历很重要”、“考研会好一点吧”甚至说“大家都去考研了,我也去”,这样随波逐流的想法更加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话是很难持续做下去的。

    第二个就是院校选择的问题,个人认为,先选地区,比如我想回广东,所以我选择院校范围基本就限定在广东的学校了。其次广东也是我优先考虑发展的地方。然后再选学校会更好一些。学校的话,根据自己查找到的信息(比如录取平均分,推免比例,统考比例等等关键数据)以及自己的能力选择学校,双一流优先考虑也优先搜集这方面资料,其次考虑985或211,再次考虑双非。当然,如果在哪都无所谓,那么可以按照你想报的专业的学校排名来选择。34所自划线、双一流、985或211,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按照这个顺序以及综合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来选择院校,当然,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能去到哪里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没最终确认之前,先选好几个学校,一些比较好的,一些做替补的。最后再看是否是自命题学校,我选择专业课国家统考是因为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命题专业课容易有黑幕,而且并不是每个学校官方都提供真题,网络上的真题有些是考过的人的回忆版,而且没有官方答案,所以说参考价值不大。后来看到一个室友买的专业课真题,质量真的是不堪入目(当然这只是个例),也进一步验证了我这个观点。所以说,考试科目优先选择参加国家统考的学校,其次选择有官方出的真题及答案的学校,再次选择一些你认为靠谱的学长学姐卖的真题资料。

    第三个就是要不要报课:这个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觉得需要就报,觉得自己看辅导书工具书也能学会的,就不需要报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比较自律,能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并且有比较强的执行力,那么报班的必要性就不大,除非你学习能力总结能力自认为不太好。不然的话,我还是建议你报班学习。我3个公共课都是报的考虫,真香。

     

    接下来才是进入备考的过程,我就按照大众框架,逐个说说每个科目的情况

     

    我买了考虫的3个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结果到了那个学期的后面,因为某些事情,耽误了一阵子时间,一个学期下来,落下了52小时的课程。后来就是因为这52小时的课程落下了,导致后面的课程就一直没有跟上过,一直都是听的回放。本来想着寒假会把这课程补回来,对没错,后面是补回来了,但寒假的课程就几乎没怎么上过。又落下了几十个小时。结果就是,一直在补课,直到7月多。,所以啊,老师经常强调的东西一定要记得并执行,不能听直播一定要及时补回放,不要堆课

     

    数学:

    去年12月落下的课,数学所占的比率是最大的。寒假补完了上学期落下的课,可是寒假的课又一点都没上,回校接着又是为了补课,这就掉入了第一个坑:就是只顾着往前学,而没有往后复习,习题册也没做多少,但老师上课布置的课本上的习题基本都做了。补课一直补到考虫的基础强化课结束,大概是7月多的时候,课终于上完了,然后就一直刷题直到9月开学。开学之后,由于掉进了一直往前学没有往后复习的坑,导致前面学的东西很多都忘了,于是从9月上学开始,就把习题册大致重新做一遍,这一次就做到了10月22号,其实也还没做完,但也差不多了,我知道不能再继续这样做下去了。必须要开始真题的套卷练习,记得那一阵子有一天我做题做不下去了,就去听了冲刺规划课,才知道我早就要开始做套卷练习了,这时候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重新做一遍习题册。做真题一开始没有感觉分数低没关系,到了后面不断反复复习的时候就能补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到了后面做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就更能清楚自己是哪一部分是不会做的。从开始做真题开始,就基本上只做真题,别的题没做,第一遍计时做,第二遍把错题再重新做一遍,第三遍按照专题的方式再做了一遍错的题。虽然有些题做了多次依然错,这时候就要考虑这种题是不是要战略性放弃了。

    第二个坑:自己缺乏总结的意识,自然也就导致了很少有总结的行为。一味就把老师讲得题型总结当作自己的。但后来想想,老师那个总结才是最全的,只是自己因为掉入了第一个坑,导致了自己也没学多好,事实上,如果是按照老师那个总结的套路来的话,那么拿到70%的分应该问题也不大。

     

    专业课(即便不是和我一样考计算机的也可以看看):

    专业课是我唯一一个几乎全部都是自己看的科目。除了一小部分考点需要看点视频以外,几乎都是自己看的,时间上花得并没有数学多,但总体来看,却比数学的效果要好。专业课我一开始是买了18年的来看,因为觉得19出的时间太晚了(4月底),暑假前基本上就看完了第一遍,做了一遍题目。

    专业课也有踩坑,就是我没有几个科目同时看,而是看完一个再看一个,看完了几个科目你会发现,前面的都忘得差不多了,特别是网络部分,考点散,需要记得东西比较多,考的分又少。这时候我就发现了笔记的重要性了,之前是只做了数据结构的笔记,其他科目没有做笔记,因为那时候觉得笔记是来源于书本,到时候忘了直接看书本就可以了。但到了后面,发现,很多东西是很零散的,比如你在做题时考到的某些知识点的细节王道里面并没有说的很清楚,但你能理解出来这个知识点是需要关注这些地方的,这时候怎么办,只有笔记能帮助你去总结归纳这些知识点。所以做了笔记之后你会发现笔记的复习效率高得多了,而且做笔记的过程中自己大脑其实也在组织这些信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深入一些。几乎整个暑假我都在补笔记,所以在暑假,就相当于又看了一遍王道。这一次,我是四个科目轮流看,4天一个周期,而不是像第一次那样,只看一科,看完再换一科。轮流看的效果也是有大脑运行规律支持的,当你看完一个你不太懂的知识点的时候,你隔一段时间再去看,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大脑在你没看的时候,会在后台一直帮你处理这件事。而当你隔得时间太长的话,大脑就会慢慢遗忘这个知识点,这时候再看的话,就其实比第一次看只是好那么一点,没有间隔时间短一些那么好。而且这样看的话,也有利于长期记忆。这一次,相比第一次理解的东西更多更深入了。

    到了开学之后不久,我就在等王道的真题解析,觉得自己那时候已经可以开始做套卷了,可是王道的真题解析来得晚,好像是国庆期间才开始发货,于是这时候。我就又买了19王道来看,来快速再看一遍,又把题目做了一遍,这个过程持续一个多月,选择全做,大题基本上只做真题,一直到10月下旬(和数学一样,22号左右),这时候虽然还有几个章节没做,但也没办法了,遇到不会的再来看吧。2--3天一套卷,一直慢慢把真题做完,剩下2套留到12月再做,由于真题不多,一共就10套,8套卷很快就做完了,做错的题我也就看了一下而已,然后就继续去做模拟题,做了模拟题就知道,书的质量并没有真题做的那么好,有些答案甚至就是错的,做了4、5套左右模拟题之后,自己的分数越来越低,最低有70多分,这时候我意识到了不能再继续这样做下去了,于是就停止做模拟卷,像数学那样重新把真题再认真看一遍,再做一遍,这时候,就会大概知道有哪些是常考的点,哪些是偏门考点(偏门考点如果比较复杂或者难记的话就要战略性放弃,就是说考试遇到这种题的话,果断蒙,仅限于选择题,大题的话,尽量学会),自己大概有哪些知识点是不熟悉的,甚至是仍然不会的,这时候就要翻一翻王道的书,看看是怎么解释的,也做一做相关的题目,知道还有哪些考法。也就差不多了。专科课的真题到了后面再做的时候,我也是根据专题来做,特别是组原和数据结构,网络大题就几乎没考过重复的,做不做不所谓,但也要复习一下,操作系统的话,我自己是没按照专题来做的,因为觉得难点不多,有些考点也是重复考的,比如虚拟页式(和组原联合一起考),i/o、磁盘等等。

     

    英语:

    英语我就一直跟着课程学的,要说其实不多,有一点要说的是,基础课一定要听完。到了强化之后,你就知道有些课是可以不听的,比如词汇课,词汇课我就只听了基础阶段,听完背完之后我就去背单词书了,2个月左右把考虫的大黄(真题单词书)就背完第一遍了(其实只背完前50个stage,还有最后10个stage没有背,因为太少考到而且很难背。),这时候时间大概是5月左右,对,我是3月份开学之后才开始背的,但没有停过。然后就基本上没背单词了,就一直听课做题,跟着老师做总结。到了后面做题时候发现,很多词汇都已经忘了,那时候有点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持续背单词。考虫给了一本小的单词书,我就拿那本小的来背,筛选出自己不会的单词,然后再按照自己背单词的方法去背,就这样又过了一遍单词,后面就一直用的是这个筛选出的单词一遍一遍地过,就没再看大黄了。

    语法课也很重要,一定要弄懂考研常考的三大长难句套路。语法课就没几节课,看懂对阅读的好处,谁懂谁知道。

    基础的阅读听完之后,由于那时候那个老师突然离职,要别的老师替代,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阅读课,于是我就把10节基础阅读课讲的文章重新看一遍,早上背完单词有时间就倍速看看回放,没时间就不看了,毕竟里面的单词句子题目都弄懂了。这个复习套路我几乎持续到了最后,就是强化阶段的课我也是这样,听了几节之后,就先不听课几天,先往回复习一遍再继续听课。每道题的思路、文章的单词长难句过一遍、你就会发现阅读考的题型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写总结的这一刻终于意识到:难以想象这个套路我竟然没有迁移到数学上。到了最后王啄老师讲得那几节冲刺阅读课,把我几十年来做英语阅读的方法给颠覆了,我以前做题流程:先看完题目、再从头看文章,看懂文章基本上就能做题。这样是能做,但很慢,如果遇到了一小撮自己不认识的单词的话,很容易心态就崩了,因为难以看懂了。但是王啄老师的套路是这样的:先看题目,识别出大概是什么题型,想起用什么套路进行解题,找到定位词,再去文章找定位句或段,然后只看定位句或者定位句上下句,对比选项作答。这样做的方法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看少很多不必要的句子。考试时候我也是这么做的。

    写译的话,我就全程跟着石雷鹏,基础强化讲的作文基本上听完课之后都背了一遍,背多了几篇你就会发现,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套路,需要想的内容其实不多。后期就随便背,翻到哪个背哪个。没什么好说的,定期背作文就好了。不要落下太久不背,会生疏的。

    真题的话,我英语没有做完,只做到了17年,18年的只做了阅读,就为了听王啄老师的阅读解析课。而且不同于其他科目,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也没怎么复习,就看了看错题,因为上课时候用的素材都是真题,其实在平常已经听过复习过不止一遍了,所以真题总体上做的还是挺顺畅的。做真题的时候,我完型基本上处于放弃状态,就是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蒙的那种,做错了也没怎么看错误的原因。在考试时候,可能在阅读部分省下的时间多出了不少,我竟然能有刚刚好的时间来做完型填空,不完全靠蒙。也是很幸运的。

    政治:

    政治可以说是一个不难但浪费了我很多时间的一个科目,一开始报课是想节省时间,但后面所做的事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所谓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做完了发现其实也没怎么看,甚至有些一遍都没完整看过),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心想如果把那些时间都用在数学上,数学应该能进步不少。因为买了课,所以没去了解市面上那些政治资料,后来才发现,肖秀荣被叫作肖大大,真的不是盖的,出版的资料也是非常棒,还有疾风劲草之类的。我不是说我报的考虫不好,而是说,要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没必要做,可以直接买资料来看。后期时候我也买了肖四肖八来做,但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几乎就没怎么看,大题我就背了考虫的。记忆力不好的,一定要提前背。只背一遍也肯定是没完全记住的。至少至少2遍。

     

    关于其他

    1.建议劳逸结合,多做有氧运动,这样能提升专注程度,也能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白天提高学习效率。运动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就随便跑跑步也行。让自己的心跳加速一阵子就好。最好出点汗。

    2.再强调一遍,如果是买的线上课,千万不要堆课,不能听直播一定及时听回放,不然你会后悔的。

    3.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往回复习,即便你的复习进度比较慢,也一定要复习,不要为了赶进度而赶进度,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复习。

    4.即便报了班,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自己也要多做总结,也可以多多思考,老师的总结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对学习有比较大帮助

    5.准备时间的话无论多早都不算早,主要看你的目标院校的难度来决定。

    6.别看很多注意事项没写什么具体科目,很多东西无论在哪个科目都适用的。

    7.不要熬夜,早睡早起。对于晚上还有精神熬夜的,想知道你白天干嘛去了,是不是没复习,然后通过晚上熬夜来安慰自己今天还要学习一下让自己的心好过一些才肯睡(我这样说其实是想强调熬夜没有用)。要是真睡不着,就起床学习,别弄别的

    8.不要和别人做没必要的比较,好好管好自己就够了,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9.其实很多人都会像你们现在这样,会看看前人的经验贴,但只是看看就好了,别中毒,特别是那些复习3---4个月就考上什么名校的,他能考上,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复习了几个月就能考上的。

    最后!梦想可以仰望星空,现实只能脚踏实地,祝各位都金榜题名!

    写给20、21考研党的一些小建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20、21考研党的一些小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uf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