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把生活再过一遍的方法是睡前理清思路,将今天的重要事件记录下来。有如一清早从温暖舒适的被窝中爬出来一样,往往每天这时刻带着一丝类似清晨的头脑昏沉感,我坐下来,打第一行字也无比艰难,所幸,今晚第一行出来了。
我越来越不敢写字了,这不能说是我退步了,而是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无知。近来读叔本华《孤独读书术》,原本是想习得一些技巧,不曾想大师对写作的要求那么高,我完全最多只有心里点头而实际操作不断摇头的机会。不说别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清晰明了讲清一件事,说明他没有真正掌握这件事,往后,写作不能对着书聊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工作情况,早上第一节拎课,今天的课分为两个部分1.口算乘法巩固2.解决问题。第一个板块除去粗心大意的孩子,只有少数几个不明白算法:1.末尾有0的题,不能从个位算起。有几个孩子的思路没从“从末尾算起”的习惯中走出来。2.进位的处理,有几个孩子没有把握住原理。今天这个部分做得到位的是:关注了差生,并让他们在几轮练习中逐渐找到感觉和方法。第二部分:解决问题,今天尝试让孩子不断练习讲自己所列算式背后的理论依据,然后提炼出乘法模型,在五班效果还可以,都感觉自己节奏太慢了一点。在一班,我提高了速度,结果上课由于时点差异、学生差异、能力差异等造成了一些不够愉快的教学事故,到目前为止我都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弄明白了。要学会用系统的思维思考问题:1.正视两个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有必要被两套方案。2.遇到问题突不破时,一定要停下来,回顾方法再做努力,今天的问题应该先告诉孩子方法,原理,正确格式,而不是单纯的向孩子要结果,这样做是人生徒劳无功的前提。家庭工作上做得好的,明思怡真的做作业了,而且她挣扎着学会了口算乘法的原理。
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需面临的两个问题:1.孩子到底学不学写字?到底背不背20以内的加减法 。如果决定开始,我需要先做好哪些准备?怎样从引导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实现互利双赢。此时系统思考不能不用。孩子的问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何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戒急,因为有时快就是慢。 二戒吼,吼的结果是使孩子形成对知识的畏惧,这样的话,还不如不教的好呢。不过回忆起自己一年级时蜗牛般的写字速度和现在孩子计算不过关的情况,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孩子的算写能力进行训练。不急不躁,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这个要做一个专题项目进行,想清再动手。
困死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