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35908/d1f1ff40249b8301.jpeg)
观看《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的过程中,我心中最大的一个疑惑就是李隆基皇帝老儿为何要给太子制造那样一个艰难处境?
太子是这部剧中处境一直比较尴尬的一个存在,从始至终他都不被皇帝老子所喜爱,强行被全方位质疑,就连被迫着吃个首道菜都有可能被安上动心自己老子江山的罪名,他整个人的注意力力都似乎放在忙着躲闪和拆招上,不是在躲避右相给独家定制的花样繁多的坑,就是在撇清政治敌对势力强加于自身的罪证,偶尔有的那点闲暇时光,琢磨的不是如何增强我方势力的权力谋略上,却是如何减轻赋税让往后治下子民过上太平安康好日子这样的伟光正上。这与我们平常时的认知似乎有很大的不一样,太子作为皇权的继任储君,身份尊贵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况且在我们我印象中,多数帝王哪个不是要费尽心机地在身前为自己下一代剪除异类,铲除儿孙踏上龙椅前的所有障碍。将皇权稳稳地传承给自己亲骨肉是帝王们人生最后阶段最最重要的任务,为何在这部剧里的太子既无蓬勃野心也无大过错,更是一个心怀天下百姓的好男人,他的亲老子不但不疼爱,还处处刁难于他,甚至上元节前就事先放出废弃太子交权给丞相的消息来?
最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太子手中明明一直就有林九郎的罪证,他就是迟迟不肯拿出来,甚至将他老师付出大代价收集得来的林相书信他当着皇帝老子的面给烧了。
这让人不解,也恰是这部小说作品在写作中超前思想的植入部分,作者做这样的设计更便于将权力这个东西剖析得更清晰明鉴。
虎毒尚不食子,剧中的皇帝果真就是一个宁可食子的老子吗?或许未必!皇帝曾多次表达林相是国之栋梁,言下之意是承认林相才是当下国中强势力之所在,因此也才会给作者的传权力给右相而不是太子的写作留出了空间,也就给李隆基先生具有君主立宪超前思想的可能播下了种子。这或许是作者马先生有意以此方式补上中国未能像西方那样走上更科学的立宪制道路的遗憾,硬是在我们的历史剧中树立了这样一个具有传强不传亲超前思想的皇帝。
在真实历史中,当然不会有这样的中国皇帝心甘情愿地将权力之剑拱手相送到别人手中,因为他知道自己李家江山的来历是当年高祖从自己表弟杨广的手里夺来的,即便之后李家后人的权力传承也是屡见血光,李世民杀光兄弟逼着老子退位,武则天先后侍候老子儿子两位皇帝后废亲儿子帝位,李隆基自己也是先协助父亲荣登大宝后干掉姑姑再逼父亲让位坐上龙椅,而这些种种历史和亲身经历都告诉他——权力只会属于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另一股力量对自己形成巨大威胁。
人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到对对错的争论之中,以为证明了自己正确后一切就可以顺利大吉了一样,全然忘掉这个世界上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强者,就像林相在知道为配得上自己女儿而主动去靖安司做暗桩的庞灵失手时说的“我女儿喜欢上了他,他就是个花匠,我也能把他栽培成栋梁”这句话赤裸裸地传达给我们的真相那样,大多数时候才能并不重要,是非黑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谁掌握着绝对强势的资源。
所以,懂得了这个道理后的太子再三权衡后做出了烧掉林相与各方权势来往的书信证据,因为在实力面前,证据一点都不重要,如果坐在龙椅上是一个不能理解人间没有真相只有权衡得失的人,血光之灾的结尾是他注定的结局。因为人精们是无法相信一个心智都还不成熟的人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益保障,他们当然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更有安全感的拥立对象,皇帝明白这个道理,太子也明白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