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一鸣
资深律师、法律培训师、演讲培训师
上海览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上海幽默双语国际演讲俱乐部前主席
中国高级国际演讲俱乐部前公关副主席
243天登顶ACG,创85大区最快达成ACG纪录
HSBC、西门子、DELL、星巴克等五百强企业特邀培训师
FM107.2特邀嘉宾
新常态投资俱乐部讲师团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场”博士沙龙特邀讲师
人生格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罗璐
IMG_7979.jpeg80后典型射手女,连续创业者、在行行家、Airbnb超赞房东、前猎头。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喝酒、咖啡、茶,喜欢读书、写作、旅行、游泳、瑜伽。。。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数不过来。性格外放,耿直热情,不拘小节,最难的就是按规矩做事。
自认为嫁了个有才又奇葩的老公,生了个天使般可爱的女儿,却不甘心地喊着“我要自由”。信奉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探寻自我和外部世界的体验。这些年在追寻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越挫越勇。“不作不会死”,说的就是我了。
多巴安 (多多)
IMG_7977.png写作者、社会创新观察者、实践者、创新及组织效能引导师、【社会创业家】全媒体主编、FutureHub发起人。
邬奇峰,CC CL
IMG_7978.jpeg-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国际注册行动学习促动师
-2017年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会N2区演讲比赛冠军
-2017《我是演讲家》一等奖获得者
-AACTP和GTD俱乐部双会员
-互联网公司高管,资深IT从业人士
-武术爱好者,习练过形意拳、心意拳和中国式摔跤
-2016年上海市80公斤级推手比赛亚军
李煜玮(Coco)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助教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签约精神分析传播师 中国家庭报漫谈心理专栏作者 / 撰稿人/ 国家高级创业指导师
书单
《遥远的救世主》(豆豆推荐)
女作家豆豆的作品。我并非想强调女作家的生理性别,但是豆豆因她的社会性别构建出了与大多数作品不同的世界和男女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人生、讨论女性与世界、女性与社会、女性自我,从女性角度看男性,从女作家的角度讨论男性眼中的女性,讨论佛性、世道与天道,是一本融合了宗教、世道与人性的作品,是一本可深可浅的小说,一本无意间覆盖了性别视角的真诚之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1928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两所女子学院:纽纳姆学院(Newnham College)和格顿学院(Girton College)做了一系列演讲,第二年,她将这些演讲集结成册,于是有了《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在书中开篇就提出,一个女性如果想写小说,她就必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和每年五百磅的年金。
那个年代,女性才刚刚被允许接受正统的教育,而实际上却不能被真正授予学位。
《女性的奥秘》
作者:(美)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这是一本引发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的书,出版于1963年,描绘了女性在工业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全职家庭主妇这一沉闷而备受禁锢的角色。
二战之后,由于战争需要,大批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而战争结束后,国家和媒体的保守派,又开始极力鼓吹和渲染「家庭幸福论」,意欲维持传统的性别分工。一方面,经济发展给妇女带来扮演新社会角色的机会,而传统文化观念却只承认女性的母亲和妻子角色,这种参与现实与价值收获的巨大差异,让许多美国女性困惑,尤其是职业妇女,在面临家庭和职业发展时,往往无所适从。
弗里丹在书中指出人为制造出的「女性的奥秘」禁锢了女性的愿望和才干,阻碍了解放女性的妇女运动的发展。针对当时风行一时的佛洛依德理论,她也提出了分析和批评。
《自我分析-精神分析疗法的出发点》(Aliss推荐)
一本略过时的心理学书籍曾唤醒了我的女性意识。
这是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1946年发表的作品,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告诉那些有轻微神经症倾向的男男女女们:你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这本晚年时期的作品,包含了也是女性心理学家霍妮的两大理论: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和自我理论(Theory of the self),也处处显示了她与佛洛依德观点的对立—霍妮认为女性和男性心理并非天生不同,而是社会和文化的后天塑造。(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也有不同层面和维度的解释)
这个视角对我来说,非常独特。而自我分析的例证,女患者的神经症症状,跟自己过往的经验又如此的吻合,在当时,几乎成了我之精神困苦的解药。
而后几年的阅读展开,我更庆幸,自己并没有陷入精神分析的玄幻,而是从“社会和文化塑造”视角出发,进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注:神经症(Neurosis)指伴有长期痛苦的功能精神错乱的一系列类型,最早是1769年瑞士医生William Cullen第一个提出,指称由于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引起「感觉和行动的错乱」。20世纪中早期,荣格和佛洛依德重新定义了这个词,在心理学和哲学中使用它。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禁用了该词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