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心慢慢安静下来。
此刻,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欧式的吊灯,灯光不是太强。
茶几上,一杯养生茶,冒着热气,丝丝缕缕的,若隐若现。
打开QQ日记,想记录一些东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视线移到对面的电视,黑黑的屏幕,仔细看,里面有客厅模糊的影子。
长长的舒一口气,头轻轻仰靠在沙发背上,闭上眼睛,放松下来。
脑海里,有一个孩子的故事。
他出生在美国缅因州,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爸爸攒下一大堆账单,离家出走,从此不见踪影。
那时,他的哥哥四岁,他二岁,他们跟随着妈妈不断的搬家,求生活。
妈妈外出工作,只能找保姆看护他。保姆辞了许多,其中一个印象深刻。
那个叫碧欧拉的保姆,幽默却又危险,她老是放屁,还动不动扇他耳光。
有一次,早餐吃煎蛋,他不断的要,她不断的煎,直至七个吃完。
这七个鸡蛋下肚,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他吐了,吐的满地都是。碧欧拉非常生气,把他锁在妈妈的衣柜,他又吐到妈妈的鞋上。
妈妈回家,看到沙发上睡得正香的碧欧拉,还有衣柜里,头发上沾着碎鸡蛋,也睡的正香的着他,于是解雇了那个保姆碧欧拉。
他的童年记忆里,从此多了一个放屁又响又臭,块头有房子那么大,爱笑的,十几岁的女孩碧欧拉。
他自小体弱多病 ,对痛的记忆,莫过于医生拿着长针,给他穿刺耳朵的鼓膜。
他最初听信了医生的话,让他放松,说不疼。没想到那是骗人的谎话。
长针穿刺鼓膜的痛,是叫人死去活来,痛不欲生的。
自六岁那年,多次鼓膜穿刺,他得出一条人生信条:你第一次骗我,是你不好;我第二次上当,是我活该;你第三次骗我,咱俩都不是东西。
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休学。在家的日子,一年级的他,读了大概六吨重的漫画书。
读了漫画书,忽然有了模仿的冲动,于是,开始编故事。
把连抄代编的故事给妈妈看,妈妈眼里有了光芒。妈妈又鼓励他,说他自己写,一定会更好。
妈妈的话把他引领进一幢大房子,里面有一扇一扇关闭的门,他喜欢哪扇就打开哪扇。他想,一个人,一辈子都开不完这大房子里的门。
于是,他写了四个故事,是自己写的,不是抄的。
妈妈用二毛五一个的价格,买了四个故事,然后寄给了她的四个姐妹。
这是他挣到的第一笔稿费,一块钱,是妈妈给的,他永远记得。
他就是美国当代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也是《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的作者。
这个作者的名字斯蒂芬.金,我是第一次听说。于是百度一下,才知道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他的中篇小说改编。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非常迷人,不愧是豆瓣排名第一的最佳影片。
这时,我才知道,我正在看的这本回忆录,作者不仅只是作家,还有导演、编剧及演员于一身的多重身份。
也许,这正如他所说的,他的房子里有许多的门,他正在一扇一扇打开,沉浸其中,做欢喜的事。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才刚刚看,就被他童年里几个片段吸引。
脑海里,便有了一个小男孩形象,家境贫寒,被痛折磨,和哥哥一起犯错,和母亲相依为命。
他说他的童年是一片雾色弥漫的风景,零星的记忆片段就像孤零零的树木掩映其间。
正是这零星的记忆,正是那难忘的病痛,正是那些陪伴他的漫画书,才让他有了最初的写作模仿,有了在文字世界不断的创造,有了不同凡响的以后。
斯蒂芬·金,这个名字,我记下了。我会好好的读他,读他的创作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