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城1800年,让我们为安庆的历史建筑点赞!

建城1800年,让我们为安庆的历史建筑点赞!

作者: 安庆微城市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7:43 被阅读71次

    安庆,一座有着1800年历史的千古名城,也是黄梅戏之乡,位于长江之畔,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宜城。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宜城,有着很多的历史建筑,他们保存至今,让后世的人们钦佩着。今天就让小v给v友们介绍下安庆都有哪些历史建筑吧。

    安庆谯楼

    安庆谯楼有600多年的历史,历经4次修葺。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庆就建有谯楼,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被毁;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将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乾隆年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至安庆,谯楼又进行大规模修葺扩建,此后一直作为司署之所。谯楼当之无愧地成为安徽建省的标志性建筑。

    目前保存的双檐楼阁谯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修建的。到今年已经历139年的风雨。

    现存的安庆谯楼初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初,知府王延宾加以修葺,是知府衙署大门前的望楼。下为拱形门洞,深约20多米。上为双檐楼阁,气势雄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驻南京(江宁)的安徽布政司,移至安庆,即以安庆府署为司署(俗称藩台衙门)并加以扩充。 咸丰年间毁于兵焚,而谯楼独存,同治六年(1867)布政司吴坤修重修,题写“白日青天”四字刻石,嵌于楼外门洞之上。

    探花第

    探花第坐落在安庆市区南关清真寺街。因清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

    探花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安庆马氏始祖调任当时安庆卫左所正千户之职时而建,初为马氏家宅,到马氏八代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之后,始把雍正皇帝所赐的“探花及第”匾额送到安庆,悬挂在清真敦悦堂大门上。

    从此,清真敦悦堂遂俗称为探花第,由此而成为名闻遐迩的名居大宅,成为安庆城南马氏宗族的荣耀象征。

    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是其中唯一的历史遗存建筑。被列入安庆重要历史遗迹及文物保护建筑的江西会馆,位于依泽小学(龙山路南)内。现有资料说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但还须再考证。清同治九年,光绪年间,江西同乡又出资重修。

    现存建筑约为1400平方米,分2路3进,中为主殿,前殿两侧修有楼房,后殿两侧为偏殿。会馆为旅居本地江西人所建,目的是崇祀神明、敦睦乡谊、兴办义举、襄助经营。繁荣时期安庆老城会馆曾多达十五家。江西会馆是老城会馆唯一留存的会馆建筑。

    每年春秋时,会馆都要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仪式,祭奠神明先祖。江西地域毗邻安庆,与安庆的商贸活动频繁,百姓之间的民间往来关系也很密切,而江西文人荟萃,“隔河两宰相,十里一状元”,从而造就了江西会馆文化。

    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太平天国战事平息,安庆社会稳定,经济开始恢复发展,各地仕商大量云集安庆,各省会馆雨后春笋般在老城重修与新建。虽历经百年风雨,战火浩劫,但现在看起来仍然是气势非凡,巍然屹立。

    清真寺

    安庆清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 南关镇海门内忠孝街,属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原名礼拜堂,后“沿各省旧例”易今名。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原名礼拜堂,后“沿各省旧例”易今名。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南关镇海门内忠孝街。明成化五年(1469),原安庆卫指挥使,骠骑将军马义由广西致仕还乡后,以“敦悦堂马氏”名义捐资创建。据传,明宪宗朱见深曾敕赐“百字匾”。明末毁于战乱。

    振风塔

    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是“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振风塔的造型和结构基本上是集我国历代佛塔建筑艺术之大成,融合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并加以发展和提高。

    世太史第

    又称“四代翰林第”,坐落在市区天台里44号。因宅第主人赵氏祖孙四代均入翰林而得名。宅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现存四进,每进面宽均为20米。各进之间采用天井做法,两侧山墙为马头墙。大门为八字形门第,门楣上为砖刻楷书“世太史第”横额。门两侧有砖刻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汉白玉石门边框用阴文线刻各种几何图案,线条清晰,技法精湛。西侧有共用山墙的四进住宅,有3门与其相通。两组建筑格调相似,布局、年代相近,实为一体。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入驻安庆城时,曾于宅第设长江粮台。同治二年(1863年),翰林赵畇重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即出生于此。

    安庆天主教堂

    安庆天主堂坐落于安庆市孝肃路和锡麟街(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命名)交汇处,地处繁华商业街区,交通便利,是近现代天主教重要的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安庆地区天主教传入历史悠久。1864年7月,江南教区法籍主教鄂尔壁派中国神父到安庆在天后宫街建立会口;1900年,成立安庆总铎区;1921年,安徽天主教从“江南教区”划出,成立了安庆、芜湖、蚌埠三个教区。

    钱牌楼石牌坊

    坐落于市区钱牌楼街,东西面向,当街而立,为明代刑部尚书钱如京所立,故又名“大司徒坊”。

    牌坊为4柱3门牌楼式汉白玉建筑。坊体高4.43米,宽7米。中门东侧抱鼓石上雕有如意纹饰,门头枋上雕刻有莲花图案;南北次门额枋前后雕有3组图案;下额枋为瑞兽花浮雕,瑞兽在花草、卷云中翻转腾跃,气势磅礴;额垫座上是菱形、三角几何纹饰,细腻娟秀;上额枋为花草、云形纹饰,飘逸生动。其雕刻技艺繁简相宜、图纹虚实相间,体现了明清时期我国石雕艺术成就。

    广嗣殿

    位于安徽安庆沿江东路熊范二烈士专祠内。建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为慈云阁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在市内古建筑中最具特色,保存基本完好。殿高11.6米,面阔5间16.3米,通进深14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重檐歇山顶式古建筑。

    大殿为彻上明造,殿内望砖铺排规整。柱础高0.5米,前后廊深均为3米,廊与廊间的中跨深为8.2米。前廊在两边山墙处开有拱券砖门,与殿侧附属建筑相通,构成整体。

    殿前六柱上端装配木雕抱柱倒爬狮,长约1.2米,起斜撑作用。两边角柱础下的台基高出殿内中间四柱础下的台基0.15米。殿上檐承托老檐桁为九踩斗拱,而柱头斜坐斗上承瓜柱,拱相间穿柱而过,四面重檐间共装36朵斗拱。

    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市博物馆

    安徽省安庆市博物馆坐落于安庆市沿江东路150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范二烈士”专祠内,与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现为国家重点博物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

    安庆市博物馆建于1978年,多年来,历经风雨,步履维艰,但安庆市历任博物馆人发扬默默奉献的文博精神,励精图志,艰苦创业,至今虽不能说成就辉煌,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在苦干中求出路,于创新中图发展,在硬件设施和专业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安庆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著名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刘大櫆曾为书院院长。安徽近代名人房秩五曾受业于此。

    旧址位于安庆师范学院敬敷大道东,1897年移建于此。书院为一座东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包括门坊、长廊、斋舍与碑廊,总建筑面积936.9平方米。原书院建院时讲堂正梁、考生试卷等均保存完好。

    后书院历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小学堂、安徽省女子蚕桑讲习所、安徽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安庆还有很多历史建筑,散布在广袤的城乡,形成别具风情的胜景奇观。希望我们在惊叹这些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历史建筑。

    历史终究是过去,希望我们现在的安庆人们,能够铭记历史,铭记前辈们给我们创造下的荣誉,但请不要活在过去当中,而是撸起袖子,创造一个又一个让后人铭记的历史!

    安庆人,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城1800年,让我们为安庆的历史建筑点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xc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