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汤溪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汤溪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作者: 保持常态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0:45 被阅读0次

            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汤溪,曾经姑蔑古国之遗存,历经县治废存之变迁。历史沧桑,岁月悠悠,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的对联。故本文收集的,仅仅是其中对有所稽考者加以选注,以飨读者。

            那么,老汤溪县境内的名胜古迹对联有哪些呢?

            第一,古村宗祠联

            宗祠,也即祠堂,家庙,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其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在老汤溪县境内的一些古村落里,至今还保存着这样几幅对联:

            1、创业维艰祖若父备尝辛苦,守成不易子而孙慎勿骄奢。

            这是寺平古村立本堂的一幅对联。“立本堂”大约始建于清代康熙戊子年,占地300多平方米,由戴氏后人戴公寒章所建。堂中构造宏伟,蝙蝠斗拱堪称江南一绝。立本堂的正厅比庭院高,后堂又比前厅高,从庭院到后堂有九步石板台阶,有人说这印证了古人“九九归一”和“步步升高”之意。戴公门婿刘肇淦(今上境人)是清代嘉庆皇帝的先生,曾官封兵部主事,他亲自在中堂中柱书写着这样一幅对联,以寄托先辈对后人的告诫和期望。虽经几代变迁,但厅堂内楹联依旧,这是先祖激励后世、勤勉为人的历史见证。

            2、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君子有三畏;曰立德,曰立功,曰立言,勋伟人三不朽。

            这是上境古村三畏堂中的楹联。三畏堂,为抗金名将刘锜后代所建。至于为何要题写这幅对联,它的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据说因岳飞冤案而弃官的大理寺卿周三畏,他曾告知刘锜,他将要面临灭族之灾。于是,刘锜遁逃来上境,后人为怀念大理寺卿周三畏而建早了“三畏堂”。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过不久,被秦桧之流得知后,随即就派兵破门而入三畏堂。所幸应者机敏,假以三畏堂系宋王时敏学名而作了详尽解释,这才得以免遭一劫,虚惊一场。

            3、先祖是皇,孝孙有庆。

    这是上阳古村项氏宗祠的“堂联”。因一般用于张贴于祠堂正厅门上,也称门联。古祠堂上的门联通过对联形式,把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官位以及后人对先祖怀念等内容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而不忘祖之目的。项氏后人一看这幅对联,自觉已是满满的都是自豪感,原来上阳古村乃为西楚霸王项羽后裔聚居地。

            4、东鲁雅言诗书执礼 西京明诏孝弟力田。

            这是上阳古村项氏宗祠“有恒堂”里柱子上的楹联。这幅对联最可珍贵的则为曾国藩题。上联说孔子事,孔子鲁国人,鲁国在东,故曰东鲁。诗是《诗经》,书是《尚书》,都是儒家的典籍,与孔子有关。“礼”是知书达理的意思。西京明训孝弟力田——下联说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原籍本山东人,但因战乱,辗转去了西部,后来在隋朝作官。《颜氏家训》作于他在长安时,故云“西京”。孝弟,亦作“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力田,力是努力,田是动词,耕作之意。所以,曾国藩题写的这幅对联,是典型的耕读人家使用的,这也是耕读世家的上阳人引以为豪的。

            第二,名山胜地联

            名山胜地联,指的是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可以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等。而在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名山胜地中,或触景生情,抒发情怀;或描摹山水,增添色彩;或评论人事,褒贬是非,等等。在这些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在老汤溪县境内有这样几幅对联,还是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

            5、不经低谷何登绝,欲仰高风且访贤。

            这是九峰山仰止亭上的柱联。登汤溪九峰山,经谷底的龙潭往山坡攀登,便见一座六柱圆顶的凉亭,名曰“仰止亭”, 亭的石柱上刻着对联:“不经低谷何登绝,欲仰高风且訪贤。”亭内,见有一石碑,上书“葛坞峰”三大字,细思此亭就是为了纪念葛洪而建的。葛洪是东晋著名道教仙人,讲究养身之道,撰写《金匾药方》等多部医学著作,现今九峰禅寺内仍有葛洪炼丹房遗址。上联融景于事,将九峰山的景观融入在人生的世事里,意在告诫人们,不经低谷,何登绝顶?下联借景写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雄伟壮观的九峰山是博大与崇高的象征,而葛洪仙师则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与道德的高度,所以登九峰山的历程,何尝不是一个向着崇高精神境界的攀登过程?

            6、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德正方看吾不拜有何妨。

            这是汤溪城隍庙的对联。此联化用道教名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这是何等的正气凛然,神圣不可侵犯,霸气!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都皆济世度人为自己的宗旨。汤溪城隍庙里题写的这幅对联,也足以为赢得“江南第一庙”的盛誉而喝彩了。

            7、东汉丰功堰开三十六,南虞胜境会逢甲子年。

            这是白沙老爷祖墎殿庙的柱联。祖墎殿原名隐真祠,祠即祖庙的意思,是白沙溪流域第一个追念卢文台功德的庙宇。坐落于沙畈乡亭久村边,因为卢文台创建三十六堰治水有功,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两岸一度水碓林立,水力磨坊遍布,使得金衢盆地成为在浙江仅次于杭嘉湖地区的第二大产粮区出了一分力。当地百姓感受其岁岁丰收带来的恩德,是以知恩图报而建造的这座庙宇。庙柱上的这幅对联,上联歌颂白沙老爷治水的丰功伟绩,下联意思则是说当地村民有虞姓,而殿建于甲子年。

            第三,名人墓葬联

            名人墓葬联,是指历史上为某位去世的名人撰写的楹联。一般分为墓碑联和墓柱联,以用来叙写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在老汤溪县境内的名人墓葬,或为盗墓所创,或被自然灾害而毁,尤为可惜的是文革期间在扫“四清”运动中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名人墓葬所剩寥寥,值得我们后人去珍惜了。

            8、创开圳道,驰名东汉;隐退辅苍,施泽吴邦。

            这是白沙老爷墓葬的碑联。白沙老爷卢文台古墓在亭久村,墓碑上刻着《敕封昭利侯卢公之墓》的碑文。该墓在清道光四年甲申(1842年)曾经捐修,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刊碑铭云:“汉故将军卢公之墓,琅岩徐清臣建。”现墓为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仲冬吉日所立。墓左右题写的这幅对联,便是赞颂白沙老爷治水业绩。

            9、松杉百世無凋,堼城千秋永固

            这是胡炜墓柱联。胡炜墓,位于老汤溪县洋埠镇湖前村村口,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墓占地面五十平方米左右,坐北朝南,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为屋式建筑,后为墓穴。胡炜墓亭的中间二柱上刻着一幅对联,东柱刻有“松杉百世無凋”,西柱刻有“堼城千秋永固”。胡炜(1712—1796),16岁考上秀才,39岁中举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副榜,任山西太谷知县,生性廉静耿直,平生以“孝谨兹爱”为本,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现存胡炜墓亭的柱联便是其佐证。

            10、智谋武略兼优当世推为栋梁,命运时机不偶毕生屈守田园。

            这是汪凤飞墓柱联。走进汪凤飞陵墓,只剩望柱,不过从底端已没在由农田改造而成的水塘里,那高达三四的米望柱,由此也可以猜测得到,当年墓葬规模宏相当大,可见后来毁坏性程度之严重,再加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道改造,造成墓穴下移,而近在咫尺的高铁,便与之对望,凌空而过,陡设悲凉之境。而重新移葬后的大理石墓碑,记载着汪凤飞的生卒年月,其人生于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十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民国癸未年(1943年)九月十四日子时。汪凤飞何许人也?汪凤飞,老汤溪县罗埠汪店人,为光绪二十年甲午科的武举人。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这一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由此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所以,从墓柱联看,我们则不难发现,乱世当头,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汪凤飞生不逢时,英雄末路,老死乡邦。可惜,可叹!

            这就是老汤溪县境内名胜古迹的几幅对联,我们在此特别加以选注,目的也是为了开展传承与弘扬,因为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但是,我们除了欣赏,更重要的还是意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中挖掘,悉心保护,则善莫大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汤溪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x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