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5月7日崔律“精力管理”系列第1.1讲的课后实践&学习。
一、<实践事项(Do)>
把本讲的内容分享给他人听。
二、<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了解了为什么要管理精力:因为精力比时间更稀缺、更珍贵;因为精力决定着人们的全情投入和高效表现;
2)了解了什么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一书将精力分为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但是中间会有一些重合的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易理解,所以崔律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经验,重新对精力管理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体力、脑力和心力,并且将精力的效能金字塔结构更改为齿轮结构,说明三者相辅相成,并且体力是脑力和心力的基础,略大于后两者;
3)了解了如何管理精力。学习了精力管理的三个关键词:利用(消耗)、再生(补充)、扩增。学习了精力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高效利用:要事安排在上午;避免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有节奏地消耗和补充。
2.回顾过去,我在精力管理方面做得好的地方:
1)体力上夜间睡眠基本保持5个睡眠周期,固定时间起床,每周35个夜间睡眠周期
2)体力上一般会安排日间小睡25~30分钟;
3)体力上基本保证三四十分钟一个休息;
4)饮食:早餐:杂粮粥+鸡蛋(+水果/主食);午餐:米饭+一荤一素;晚餐:与早餐或午餐类似;夜宵:零食/酸奶等;白天有时会加餐水果、咖啡、红茶等;
5)运动:2015到2017年全年有30周左右能够保证3~4次瑜伽;2018年基本能够保证每周3次的饭后散步半小时。
3.我在未来24小时内的刻意实践计划:
保证晚上11:00上床睡觉,恢复正常的睡眠。
4.我的疑问(如有) :
无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无
三、<练习·RIA便签法>
【R·原文片段】
P79 调整每天的工作节奏
•人们不需要成为实习医师或者经历超长时间的工作才能体会到疲倦,感受到精力不足对专注力和行为表现的影响。我们在晚间经历多次睡眠循环,白天里精力的潜能也在不断变化。精力的波动与次昼夜节律息息相关,生理信号以90-120分钟为周期。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无视自然的节奏,直到大脑再也无法理解那些信号的含义。生活每天对人们的要求都很高,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思维很容易忽略身体传来的微妙的恢复信号。
•一旦缺少主观干预,精力储备会在一天内数次降低,下午3点或4点是次昼夜和昼夜节律的最低点。日本睡眠研究员让洋一和小林利纪将它命名为“极限点”,即一天中最疲倦的时刻。中午、下午的事故易发率远远高于白天其他的时间点。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主动重拾午后的小憩,而这种片刻小憩在当今全天候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的实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效能可提高34%,并达到完全的清醒。哈佛大学研究员也发现,参加多项任务的受试者精力可能会降低50%,而只需午睡1个小时就能重新达到效能顶峰。世界很多领导人物都清楚地了解小憩的重要价值,其中就包括温斯顿·丘吉尔:
•你必须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抽空睡一会儿,别无他法。脱下衣服躺在床上,这就是我的习惯。不要认为自己在白天睡一会儿就会耽误工作,这是毫无想象力的人才有的愚蠢想法。你总会收获更多。你能把一天当作两天用至少是一天半,我敢肯定。战争开始后,我也必须保证白天的休息。只有这样,我才能完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虽然日间休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过于奢侈,但短暂休息确实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我们发现,白天能真正休息片刻的人晚间的精力也仍旧高涨。
•I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原文内容与睡眠周期有关,包括夜间睡眠,90分钟1个睡眠周期;日间小睡40分钟提高精力,促进高效表现,可以安排在午后或傍晚。夜间睡眠和日间小睡共同补充人们的精力。
•A1便签——联系我过去的相关经验:
夜间睡眠基本保持5个睡眠周期,固定时间起床,每周35个夜间睡眠周期;一般会安排日间小睡25~30分钟。
•A2便签——今后的规划与应用;
近期睡眠有些不规律,多次晚睡或失眠。从本周起开始调整回22:45睡前准备,23:00前睡觉,早晨6:22的闹钟起床,保证每天5个夜间睡眠周期。日间小睡根据身体情况和时间安排25~30分钟,一般是12:00开始,趴在办公桌上休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