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名当中,“阳”字出现的频率比“阴”字高得多。记得上大学那会去汽车站送朋友,单单一个站台二十几个地名中,带“阳”字的就有六七个。当然这是比较典型的情况。
最近看了一篇2014年的文献,据统计,中国所有带“阳”字的大大小小地域,多达117个,而带“阴”字的却寥寥无几。二者差距甚大。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文献认为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因素。
自从《周易》提出“阴阳二气”这一概念,西汉董仲舒强化了“尊阳抑阴”的思想,千百年以下,人们对“阳”一向无比喜爱。绝大多数与之相关的释义和词汇都与温暖、光明、正义、威武等正面形象相关,所以在命名地域时,人们也沿用了这一习惯。
众所周知,山南水北谓之阳,反之谓之阴。
因此那些占据了“阳”的人们可以正大光明地使用这个字,而那些占据了“阴”的人们就刻意避讳,取名时不再将此规则列入参考。
其实前一阵子我还想,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使人们对“山北水南”避而远之?“山北”可以理解,长年有一座大山影响采光,除了愚公,正常人都要搬家。“水南”就百思不解,甚至一度认为,因为中国处于北半球,“水南”更容易被涨潮的河流淹没。
是我潜藏于内心的攻击型人格造成这样的理解吗?把一些中性的、甚至善意的行为解读为恶意、敌意,太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