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可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
走上讲台已经三月有余,期间有紧张、有兴奋、有委屈,当然也有小幸福。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一个人的出生无法决定他将来的高度,但是一个人的学习力却能影响这个人的一生,而在学校里学习和走入社会后再学习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阶段。当一个阶段走完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之前所有的成绩相当于化整为零,一切都得从头再开始打拼。对于教书这一行,目前我也算是从蹒跚学步到匍匐前进了。文中的第一段话,算是我在教学行为上的最高理想,真真正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学习和主动成长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过目前,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管理无方法,无秩序,无向心力。一个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影响班上大部分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辨别是非,区分好坏。这不仅需要舆论的引导,还需要同学们互相监督、做正义的代言人。目前为止,班级舆论虽已到位,但是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仍不受约束,由此导致了一些拖拉的情况产生。比如班干部不及时收作业,预备铃响后迟迟不进教室,进教室后也没办法立即安静下来做好课前准备。所以在这些管理细节方面,仍旧要加强。
2.教学行为不规范
目前我从教的是数学,虽与专业不搭,但正好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经过三个月的摸爬滚打,倒也知道了一些套路。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发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简和准确。数学是一个讲究思维和逻辑的学科,而思维的引导则要通过一系列设计严密的问题来撮合,最忌讳的就是教学语言松散导致学生思维没有层层递进,一直处于一个放羊的状态。其次就是自己讲的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虽然一直给自己强调要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实际上还是欠缺引导方法,导致自己说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很轻松,讲的又太少,掌握的也少。
总说当老师又苦又累又受质疑还没钱没地位,事实也大都如此,但支持我们教下去的又是什么呢?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来自于学生带给我们的幸福。每个人的幸福来源都不一样,但就老师而言,能够看着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从不会到会、从结结巴巴到流利表达、从胆怯低头到昂首挺胸,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每一次心灰意冷之后,再回到那个熟悉的教室,看着那一双双清亮无辜的眼睛,脑海中就只剩下三个字“不辜负”。
新教师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路上固然会是荆棘遍布。就此刻而言,我们除了爱和理想之外,更要学会去找方法,并且勇于探索和实践,最终达到学生和个人的双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