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女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汀的小说里有一个侦探老头——波洛。波洛走到哪里,命案就发生在哪里。这一次,波洛本来要去度假的,却因工作繁忙不得不中途改变计划,乘坐东方快车回伦敦。于是,有了这起经典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9854/f6fe97cc81787920.jpg)
1、死者是谁——一个真正的罪犯
寒冬雪月,本是出行淡季,却在波洛突然决定要回伦敦时,原本空荡的车厢住满了乘客。幸运的是,波洛遇到了他的老朋友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鲍克先生。鲍克先生为波洛安排了列车铺位。
东方快车出发了!午夜过后,列车被困在大雪里无法前进。第二天早上,一位美国乘客雷切特被发现死在他自己的包厢里,身中十几刀,深深浅浅都有。
波洛从现场烧焦的纸片中看到一个名字——黛西·阿姆斯特朗。多年以前,一宗轰动欧美的绑架案,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女儿黛西被绑架了,绑匪在收到赎金以后,把黛西撕票。黛西的母亲当时怀着孕,由于悲伤过度,在生下一个死胎之后撒手人寰。阿姆斯特朗上校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选择开枪自杀。在调查的过程中,保姆苏珊被怀疑与绑匪有勾结,为证清白,苏珊跳楼自杀。
从种种迹象中,波洛推断出死者其实是多年前绑架了黛西的幕后主谋——卡塞蒂,一个绑架儿童集团的头。卡塞蒂被逮捕以后,依靠他积起来的大量钱财,以及通过各种人的秘密疏通,利用法律上的某些不严密,竟被宣判无罪。随后,销声匿迹。
这样的人,人人得而诛之,但是到底是谁杀了他呢?
2、凶手是谁?——他们都不可能杀人
这节列车上除去死者有12个乘客:死者的秘书、男仆、去看女儿的美国老太太、传教的瑞典太太、英国籍的家庭教师、年迈的俄国公主、德国女仆、英国上校,美国推销员、意大利汽车代理人、匈牙利伯爵夫妇,还有列车员米歇尔。波洛对这12人分别进行了询问,发现这12人的不在场证据充分,互为彼此的时间证人,找不到任何漏洞。
波洛查证了现场出现的物证,发现一块手帕是一位老得毫无缚鸡之力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凶刀在美国老太太的洗漱包里发现,证词里出现的嫌疑人着装:一套列车乘务员的小码衣服在身材壮硕的女仆行李箱里,一件猩红色睡衣躺在波洛的行李箱上。
波洛说:“在一个现象,始终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我很难把整个谋杀归罪于车上的某一个人,以用归结于相当奇怪的巧合,那些在我印象中很难凑到一起的人,竟然互相作证,证明作案时彼此不在现场。我想,他们都不会有嫌疑的。”
作为一个读者,我一直在纠结是A和B,还是B和C,或者E和F,但每一种组合都被排除。除非——所有的人合谋杀了这个人,我大胆猜测,但我又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第一,什么样的动机让这些看起来并不认识的人合谋杀死一个人?第二,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通讯交通都如此不便的时代,十几个各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如何凑到一起的?第三、这样的天衣无缝的合谋必定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十几个人是如何成功进行了谋杀的?
所以,不可能的。
3、最后一个可能——他们都杀人了
真相只有一个,当你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剩下最后的那个,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的。这句话是《少年包青天》中经典台词,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波洛提出最后两个可能,一是确认有个外来的人杀死了雷切特,并在大雪之前逃走了。这个可能被医生和列车董事推翻。
最后一个可能是,这十三个人合谋杀死了雷切特,而他们都是阿姆斯特朗案中受害者的亲人、朋友、下属、仆人……在雷切特从阿姆斯特朗案的审讯中逃脱以后,他们便下定决心要将他处以死刑。数年以来,他们追查雷切特的行踪,并成功安插了两个人做他的秘书和仆人。最后,他们利用米歇尔列车员的身份和秘书的职务之便,把所有的人安排到这节车厢,进行了这场谋杀。在男仆给雷切特喝下安眠药之后,一人一刀轮流刺死了他。
“我把它看作一个完美的拼花艺术,各人都扮演他(或她)所分配到的角色。一切都安排的十分巧妙。任何可能受到怀疑的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人站出来替他作证,并把事情搅乱。所有证词的每个细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整个设计就象一个安排得非常巧妙的拼花玩具。每加一片新的,就对破案增添了一分困难。正如我朋友鲍克先生说那样,这个案子就一支幻想曲一样,简直不可能!这正好是他们所指望的。”波洛先生说。
美国老太太正是黛西的奶奶,她说:“如果整个事情必须公布出去,你能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算在我一人身上?我很乐意,我一个人戳了他十二刀,因为他必须为我的女儿和孙女的惨死负责……”
最后,被困在大雪里的所有的人,包括波洛、医生、列车董事,选择了相信第一种可能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9854/ab78ba50fefe2902.jpg)
读完这本书,让我为之一震的不是这场谋杀的精妙设计,而是为了这十三个人的执着和努力。在那样的年代,追查一个人的行踪和身份比现在更难,十三个人要保持通讯也更难,但是他们做到了,并且照顾到了每一个细节。如文中所说,这就是一群疯子。爱与恨该多么的浓烈,才让他们如此疯狂。
朋友说,虽然杀人者情有可原,被杀者死有余辜,但是她仍然不支持私刑,无论如何应该绳之于法。但是,如果是法律之光找不到的地方呢?或者是法律的阴暗面呢?如果那样残忍的手段、那样无恶不作之人夺走的是你最爱的人呢?
这个让读者动容,看者惊叹的谋杀案,到底是正义的伸张,还是私刑的滥用?这十三个人是不是也应该为杀人之罪付出代价才算是对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你呢?
(图片来源网络,为1974年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