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观点来自于一本书和一个微信公众号。
书名是《遥远的救世主》、微信公众号是秦小明
书中原话是,有人说中国的股市不像是一个融资市场,而更像是一台取款机。掌握了取款机的文化密码就可以捞钱。而秦小明微信公众号上说,把金融市场当做提款机,把市场里的投资交易看做“一夜暴富”的机会,那认识这个行业就是大错特错。
我们姑且不论对金融市场应有的敬畏之心,这俩句看似相悖的话语,其实内涵是一样的。在书中,《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通过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自我认识和对传统儒释道,基督的深刻理解,将中国的股市变成了他的提款机。效果是,一年之内私募基金一亿资产翻倍。这里面有11个月的资产增值时间成本,并不是一夜暴富的幻想。而且必须掌握相应的文化密码,这和秦小明说的世界观先行,而方法论后行的言论不谋而合。
投资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知识结构,性格特征,认知偏误以及能力问题,才能更好地与市场交手。
而想在中国金融市场挣钱的人,一定要不断加深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识市场运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价格波动曲线背后的逻辑,这样才能更多地更持久地从市场里获取财富取得成功。
不管是《遥远的救世主》还是公众号秦小明,都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对市场以及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准确,那么他才能在他的“认知积分卡"上面不断的加分,积累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
相应的例子屡见不鲜,投资股票,要买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对公司的前景判断,越来越符合他们的运行规律。相反的,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公司,结果往往都是亏钱的。
秦小明最后言到,把投资交易当做是自己认识世界与世界交互的一种方式,去追求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贴近,假以时日,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相应的财富则是一种自然的回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