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企业工作,对用电量比较大的单位来说,把生产和用电的时段联合起来安排工作,是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在我们用电时,分为峰、平、谷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电费的计费不同,同样的工作,安排在谷点工作,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平常用电印象,在我们生活中,更多是打开电器开关,电表运转;关闭开关,电表停止。用电缴费,不用不缴。
但在现实中,我们用电的情况远不是1831年法拉第刚发明发电机那个小转盘时的模样,送变电系统与发电厂已经发展成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复杂系统,以火电厂为例,现在就来简单说一说。
当一列列运煤火车皮开到火电厂,首先是用翻车机用几十秒时间,将几十吨煤卸下来,然后经过输送带送到磨碎机,将煤块细细的磨细,然后用相当于11级、12级的风,将这些煤粉吹到锅炉内二三十米高的地方,将煤粉和空气均匀分布在相当于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么大的一个空间内,然后将其点燃。之后产生比煮饺子高200多倍的水蒸气压,推动气动机转动发出电来。
在生活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炸极限,是我们要尽量防止。而在电厂将煤块磨细,则是要将可燃烧几个小时的煤块,想办法在几十秒内充分的烧完。提高燃煤的极限利用率。
在生活中,生个蜂窝煤炉,一定要配套一个烟囱,把前期有毒呛人的气体排出去,煤球点完以后会产生炉渣。同样的情况,电厂也存在,而且量也特别大。在电厂清理煤灰炉灶的同时,产生废气中的含硫气体要经过石灰水,进行脱硫处理,生成石膏的副产品;含氮的废气要经过脱硝处理;颗粒在PM2.5的也要进行粉尘处理。由于循环水量大,还需要一个水厂的支持。记得小时候曾经在晋阳湖里游泳,这个湖水就是作为电厂的冷却水使用,游泳时水温特别舒服,就是蚊子太多。
一个完整的火电厂,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化工能源集团。要想维持稳定的发电,一个成熟的系统,差不多有八九公里长的管道,上面有七八千个阀门,上万个水温、水压、气温、气压、浓度表,关键的部位和节点甚至有几套开关。在一个发电系统正常运作时,每分每秒要采集几万个点的数据进行汇总,各个点的时间较准,都要使用到GPS,精度要达到零点几毫秒。要想调整其中的发电量,变化一次差不多要花费十几个小时。所以通过控制电厂的发电量来平衡用电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而现实中我们用的方法,常常是通过调整用电负荷段的变化情况来调整。比如说优化线路,调整工作高峰与低谷的时间时段。
在用电负荷端,现在人们常常通过这三个办法来调整:
第1种也是最常用的是,鼓励人们减少高峰时的用电,增加谷点时的用电。第2种是现在开始推广的统筹用电,把用电大户的用电量,以月为单位,做一个预测性的安排。还有一个就是发展电动车事业,应用科学的方法安排用电低谷时的充电。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资料来源:
罗胖精选:身边的这项高科技,你了解吗?内容来自卓克的《科学思维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