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是工业化的一种产物
昨天听了一个关于社会发展等的课程。也就是说上班族是在最近100年之内才发展出来的。最早的时候就没有上班的人。
都是小作坊,服务者之类的。
后来开始出的工作伦理。
出现了规范化规训。
也就是把你的身体固定在一个地方。
然后每个人都需要按照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
这怎么听怎么像是学校教育的场景?
所以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工人的地方。
通过这种目标进行判断的话,学校教育是相当成功的。
同时消费主义流行,给大家制造焦虑。
因为你生活中各种非必需品都变成了必须品,社会企业为我们塑造各种消费价值观。
然后你为了获得这些社会上流行的有价值的消费品,你就需要努力工作。
工作的意义在于足够的金钱来满足。日常生活与不断增长的消费欲望。
工作本身是否有价值,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会对于工作本身产生厌倦。
如何才能回归本源?真正的找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那就只能是自己工作。
有一些人适合上班工作,比如追求稳定感的人。这样的情况在国企事业单位比较常见。
还有一些具有管理能力的人。也可以在一些工作岗位发挥更大的力量。
另外一些人可能更适合不上班,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
为自己工作分为三种形式:
程序游民,就相当于是it行业的技术员之类,他可以通过。接取某个任务来获得对应的报酬。
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相对灵活。
一种是工作室个体从业者。如果你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开办工作室。在工作室提供比较的服务。
这种工作室形式因为是为自己打工。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虽然工作量有所减少,但是收入会提高很多。做工作时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可以让人信赖的人。
第三种是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的意思就是通过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帮助他们提供相应的建议,推荐相应的课程,他往往是一个社群的核心人物。也就是相当于笑来老师提到了本地号或者小区号之类的角色。
所以这就是类似销售的角色。
成为销售最重要的就是要成为他人可以信赖的人。他是因为信赖而产生购买,销售是为了提供价值,而不是为了欺骗他人。
所以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发展到单干,我们一有机会就要为自己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