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很久以前偶然从一个表姐那里得到的,那大概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只是囫囵吞枣般读了一遍,了解了大概剧情。如今百无聊赖之际,重拾此书,又有了些新的感悟——一些对青春、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的感悟。
《我的青春谁做主》故事通过一个普通家庭中三代人观念的交融和碰撞,折射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的发展变化。老北京杨家三姐妹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分布在了祖国各地,她们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杨家大女儿杨怡闺女赵青楚是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她面对事情理性勇敢,是我向往的独立女性。“谁都有个性,谁也不是生下来就适应社会,环境像是一条河,咱都是河里的石头,一开始各有各形状,头上长角,身上张刺,天长日久被河水冲刷,刺啊的就磨成圆的了。”类似她这段话的道理我以前也听过不少,如今深入社会后,才真正明白这段话,对其赞同的同时也颇有感触。“死亡就是进入了另一个人生阶段,就好比你推开一扇门走进另一扇门,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我开始琢磨她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说出了这句话?但仔细想想又不认同她的这种观点,毕竟自己也曾目睹过亲人的生死,那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生死不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带着多少人的牵挂,在生死关头决计是要努力活下去的。即使如此,却非常羡慕她面对生死时洒脱的态度,因为那也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们都喜欢正经里带着一点不正经的,但这一点的不正经又不能耽误正经的那种;女孩都追求安稳,但是也不能太安稳,这安稳里带一点不安分,但这一点不安分又不能破坏安稳。”这是青楚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间接对我产生了些影响。步入大学,恋爱更加自由,却也多了些不真诚和不牢靠,彼此若是想找到一个长久的归属去共同维系生活,那必须保证两人的正经生活中偶尔有些不正经。
而高齐则是让我记忆最深的男人。他始终在扮演的就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这本小说里有很多的场景都是在北大医院里发生的,从姥爷的去世到小样老爸的瘫痪,从周进的中刀到方奶奶的离去,高齐始终扮演着重要而又不那么重要的角色。最让我敬佩的是高齐对小样和方宇的态度。喜欢小样?是的,喜欢,他没有任何的掩饰,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又是那样的君子。高齐告诉小样:我喜欢你,和你无关。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总是希望得到回复,然而,高齐总是可以用理性不断控制着自己,控制着自己感情泛滥,因为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会出现什么情况,那种冷静、理性的态度和面对现实的真诚其实就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但是喜欢一个人不代表一定要付诸行动,我是一个谨慎的人,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审时度势,既不允许自己轻举妄动,也不允许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喜欢上一个人,对她产生情愫很正常,但对一个人投入感情之前,还要完成一个必须的工作,就首先要看一看这个让身边是什么形势,估算一下自己有多少机会。对小样也一样,我估算玩的出的结论是,我没戏。”听听人家这理智的分析,刚开始我听着也觉得有点冷血,但深思以后内心却告诉自己,不要狡辩,其实他说的没错。高齐的爱又是伟大的。“干嘛因为满足不了就把爱情弄得那么不堪呢?那不是爱,是占有。大部分人的爱都停留在占有阶段,很初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纠缠、怨恨,甚至是伤害。当爱的目的不再是占有,爱情就不再跟爱的那个人有关,哪种形式你都可以享受爱情,这就是传说中的,我的爱与你无关。”至此我也才真正明白“我的爱与你无关”的含义。高齐懂得付出,对身边的朋友热心伸出援手;对身边的长辈热情有礼,出师周全完整;对自己的感情,懂得在感性面前用理性去制衡,正如他亲小样那样,选择的不是双唇而是额头。做个像高齐那样的人,我的青春我做主,但是绝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明白分寸,知道轻重。
“所有青春都有追悔莫及的时刻,在错误后、伤痛后、醍醐灌顶后、知耻近乎勇后,破茧而出的才是成熟。当终于能用‘成熟’这词汇形容自己时,透过依稀尚存的伤疤,依然可以忆起丝丝疼痛。”对于我而言,步入大学才是我青春的开始。大学以前的生活被学习填的满满当当,进入大学,才开始有机会做一些疯狂的事,才真正开始慢慢体会‘青春’,品味‘青春’。但是‘青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我甚至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我在想,是该说‘享受’呢?还是该说‘度过’呢?都不合适。于是就‘青春’我迷茫了整个大一上学期,也就是荒废了四个多月我的青春时光。回了家,家人开始让我接触和参与家族的大小事情。也就是在了解和处理和些事情的过程中,我对‘青春’似乎有了新的发现和看法。青春固然可贵,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可以打着‘青春’的大旗做近乎疯狂和完全不理智的事情,这样不是在享用‘青春’的大餐,而是在虚度青春,虚度我们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