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关系,时时处处不要只讲你给不给,而是看他要不要。
和孩子更是如此。他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身心俱在。不要表面看着在一起,其实各忙各的。
教育,一定要研究孩子的性格和喜好,然后去因材施教。
可是偏偏有些处在教育者身份和位置上的人,他们强势输出,并要求孩子全盘接收。在这个过程中,太过看重自己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认知的被认同,甚至要孩子全盘复制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并美其名曰让你少走弯路,我都是为你好。遇到可塑性适应性强的孩子还好说,这种强硬化教育或许可以成就个别孩子,可是一旦遇到了极有主见或者个性极强的孩子,那可能就是双方彼此的灾难了。
尤其是作为亲子关系里的教育输出和教育施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耳濡目染,孩子被掰折的可能性极大!这个过程,孩子痛苦不堪,父母委屈连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总能看见一部分父母几乎没怎么管过的孩子反倒成材,成为大家纷纷羡慕的“别人家孩子”的原因。因为最少这些孩子没有受到来自父母的负面的、反向影响。可见,教育是双刃剑,一旦方法不当,非但不能有所助益,反倒贻害无穷。
身为教育的支持输出者,在教育之前,要学会了解、聆听、接着是理解、接受、当然一样少不了陪伴、耐心,还有教育者的忍耐力和意志力,最后就是等待力了,你得耗得起时间、精力、情感和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