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人一定是善于发现细节的人,就跟摄影师能发现常人注意不到的角度和光影一样。同样的事情,文笔好的作者描述出来就让人看的酣畅淋漓,似乎自己很多感同身受的瞬间都被这个人描述出来了。
我时常后悔大学时期把大量的时间用到看书上面,而没有重视思考和输出。那个时候我整天整天的把自己泡到图书馆中,看着不同的书,却不知道把想法记录下来。导致自己的脑袋永远是混沌的状态,现在想想,是脑袋中的思路太多,没有整理好,码放整齐存在自己的仓库中。
那个时候的精力真实旺盛,整夜整夜的想来想去,整天整天的骑车上山,当时缺少一个人对我说,写点什么吧。
现在后悔也是没用的,我的QQ个性签名“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的一生可能都会受这句话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就越来越懂得这句话的份量。
我喜欢看刘震云的小说,后来发现莫言的书,余华的书都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可能因为我是乡下孩子的原因,跟这些父辈的老同志似乎有很多的童年环境都差不多。乡下的很多新的变化也是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的。在更加落后的偏远山区那就变化的更迟了。
如果不是社会的发展,我估计三十年前的农村和三百年前的乡下差别不大。尤其是乡里乡亲的观念,村与村之间的斗争,几个大姓连续几代人的恩怨,都不会有什么变化。现在不同的了,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的交集了。人与人越疏远,闲言碎语也就越少,似乎艺术家可以采风的故事都慢慢的消失了。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学创作越来越枯竭,导演和编剧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遥远,这还能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吗。我猜测以后能引起普通阶层共鸣的一定是从底层爬起来的人。
可最害怕的问题就是,普通人都不接纳自己是普通人的角色。大家都被蒙着眼睛,套上绳子,默默承受着屁股上的鞭子和脚下的火炭。周边的酒肉香味不断的飘来,告诉你,只要跑得快,你就能喝上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