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过好这一生
如何坚持做一件事

如何坚持做一件事

作者: 王每二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21:33 被阅读0次

    “坚持做某事”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自发做某事”却很容易。

    首先,分析下为何坚持不下去。

    人的大脑有两种系统:感性系统和理性系统。

    感性系统容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例如:刚刚开始学走路的儿童,是尚没有理性思维的。拿着他们喜欢的玩具或零食,就能诱惑他们自行迈步。因为眼前的、触手可及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物最有吸引力,能激发内在驱动力,引起自发行动。

    内在驱动力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里讲了人有三种驱动力。

    第一种是来自基本生存的需要的生物性驱动。

    第二种是来自外在的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是来自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内心把一种事情做好的欲望。

    现实表明,第三种驱动力是最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

    同理,成年人的心里也住着个喜欢吃糖的小孩,尝到甜头才肯继续干活。但往往许多事是无法立竿见影的。

    比如:投资

    股神-巴菲特买的股票,前期回报几乎没有,但后期是呈指数增长的。

    1965 年至 2017 年的 53 年间,老巴控制的伯克希尔净资产增长近2.4万倍。

    但是1965 年至 1987 年的 22 年间几乎没有增长,也就是说22年里,心里的小孩没吃糖。可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在22年没有回报的情况下,持续付出呢。

    所以,我们很想努力拼命一把,实现理想,真的很难。因为这是逆人性的。

    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快餐也流行起来了。当即点餐,立马享用,即刻饱腹-满足感。精神方面,快餐剧、快餐杂志、快餐报纸、快餐文化层出不穷。追剧、刷抖音根本停不下来。这些无需坚持。。。因为一直做,一直爽。就像ML,一直动,一直爽。这是顺人性的。

    然后,让“坚持”变得“无需坚持”—获得充足的动机

    前提是:这件事是自己想做的

    (如何找到/确认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参考WX公众号:毒要救命

    里的内容)

    如果做某事有充足的动机(内在驱动力),那么无需坚持也能持续行动。

    动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

    自我决定行为

    自我决定行为由动机提供能量,而这种动机由情绪以及对将来满足状态的需求引起。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这是自己选择去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强迫)、能力(可以做到)、归属(奖励反馈)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德西等人指出,个体有一种天性──想相信他们是凭自己的意志力来活动的──是因为他们想做,而不是他们不得不做。

    一种是个体把自己知觉为他们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这种他们称为因果的内在点,又叫做自主取向;

    另一种情境是个体相信他们的行动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取悦他人,或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叫做因果的外部点,又叫做控制取向。

    当人们的因果点是内部而不是外部时,人们更可能被内在激发来活动。

    根据该理论,当一个人选择来采取某项活动,而不是完成某个外部目的时,同样的活动更可能被激发或更快乐

    例:如快乐阅读,指人们选择书或文章来阅读,而不是课堂作业。

    非常幽默的是,如果两位室友阅读同一本书,自己选择来阅读这本书的人,会津津有味地读;而当做作业来完成的人则会敷衍了事。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如何培养自我效能:

    1.成功经验

     小任务的成功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

    2.替代性经验

     当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3.言语说服

     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自我效能。

    ③  如何确保有回报(反馈)

    1.注意设立目标难度。

     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有挫败感,产生焦虑。过低又没有挑战性,感受不到反馈感。

    2. 任务要符合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 Achievable,(自力)可达到的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抽象显得困难:许多时候我们不能有效地做事,其实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个人没有真正地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没有去想如何有效地完成事情,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地构思自己所能想到的困难,并在心理上不断放大,从而造成了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开始。

    3. 确保高度完成

    A.减少外在诱惑

    关掉手机与电脑的讯息提醒。切断干扰源,给自己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

    B.不愿开始时,刻意进入场景,先做5分钟

    C. 把自己的”伟大”行动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

    D.喝碗鸡汤

    a.自己对自己狠,还能留有余地,社会对你狠,可能一点余地都不给你。

    b.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c.至少逼自己一次,你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

    4.带着目标找反馈,获得内心奖励

    完成后告诉自己完成了多少,当完成了50%以上时,告诉自己还剩多少就全部完成了。制作任务表,每天给完成的任务打勾。

    5.完成任务后,自我适度外在奖励

     注意:过度的外在条件奖励会破坏内在驱动力

    [if !supportLists]A.[endif]注意激励的频率。

    短期目标小激励,长期目标大激励,但不应过于频繁,以防激励失效,本末倒置。

    [if !supportLists]B. [endif]注意激励的时机。

    “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激励效果全然不同,记得马上为心理能量衰竭时还在坚持的自己送上一份鸡汤。

    [if !supportLists]C.[endif]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使用。

    给没有完成任务的自己设置惩罚.

    例:

    有一个创业讲师说,他做梦都想买房。

    (这是他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对某个奋斗目标的强烈欲望。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强迫)

    为了现实这个理想,他往返于各个城市不停地讲课。

    (这是他可以做到的)

    渐渐的他的存款越来越多。

    (这是他的奖励反馈)

    正反馈图如上。

    最后,进入心流状态--不需要再坚持。

    当自己开始做自己选择的某事,又能做到,并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就会进入心流状态。自己会沉侵其中,还会抗拒做其他的事。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小节

    1.选择做某事是不是完全出于个人意愿?

    2.自己到底能不能把任务完成?

    3.完成任务后能获得哪些回报?

    4.这些回报能不能为你带来足够的动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坚持做一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iw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