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我们一般会有四种途径:人、网、事、书。
“人”就是人脉,学会利用你的人脉。你可以跟身边一些优秀的人学习,或者身边优秀的朋友学习,这是一种很容易的方式。当前提在于你必须会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优缺点。
“网”就是网络——完全碎片化的只是。比如一个公众好、一些新闻媒体、一些学习类app等。它们通常定期推送文章给你阅读,这就是你所接触的碎片化的知识。
“事”就是做事情——边做事边学习。你的工作中会有一些培训或者自主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东拼西凑,能应付眼前事物就好,根本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知识。
“书”就是阅读。阅读的优势很明显,比其他几种都要简单、成本低。而且阅读的系统化程度高,随便拿起一本书,作者一定会比较系统的告诉你一些东西,这是书天生就具备的一些特性。但当我们看到一本书时,不免会遇到一些障碍:没时间读书、读书太痛苦、书太厚,动不动就十几二十万字等等。尽管我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但很多人对读书这件事其实是抗拒的,是恐惧的。
而在这我要告诉你读书并不想你想象的那么难,经过自我训练,你完全可以一天读一本书。什么?你不信?那下面从大脑生理角度、时间管理角度以及快读阅读技巧角度带你进入高效阅读的世界。
从大脑结构生理角度寻找阅读的动机
在大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被称为原始脑,又称爬虫脑,是人类在爬行动物阶段发育出来的大脑。这层大脑负责人类的无意识活动,比如本能反应、心跳、细条反射等最原始的生理活动及反应。
第二层是哺乳动物脑,又称猴子脑,是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才拥有的大脑。这层大脑负责人类的情绪,一般我们产生开心、烦躁、生气、厌恶等情绪都由这层大脑控制。
第三层是人类特有的经过几万年进化才拥有的皮质层大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皮层。所有的理性分析、主观学习、科学决策等理性反应都有这层大脑控制。
那么了解大脑的结构对我们搞高效阅读有什么用呢?
试想大部分情况下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如果你对这本书完全不感兴趣,你就很难读进去。因为你的潜意识(爬虫脑)本能进行抗拒,导致情绪脑会感到阅读的痛苦和焦虑,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掌握任何阅读技巧都将无济于事。可能到最后只是把书粗略翻一翻,过后好像什么都没记住。
|这是因为你的爬虫脑和哺乳动物脑已经帮你把大部分的信息都做了自动过滤,因为它们觉得这并没什么用。所以并不会把有效信息传递给皮质大脑。
所以,如果想真正开始高效阅读,一定要明白自己阅读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你的阅读兴趣点是什么。如果没有动机,也不感兴趣,就无意识的强迫自己阅读,是根本读不进去的。
基于以上原因,当我们决定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时候,先从感兴趣的书籍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哪怕是小说,只要能提升你对阅读的兴趣皆可。逐渐锻炼了大脑对阅读的这个行为的兴趣之后,可以扩展兴趣范围,避免千篇一律,只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打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融汇新鲜思想。
从时间管理角度提升专注力
在这一部分我将引入最短有效路径概念。最短有效路径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亮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能效进行链接。
时间管理是个复杂的课题,但今天我们只要去除所有复杂概念,只要记住,在你一天的时间中,找出黄金半小时即可。黄金半小时的定义也非常简单:从你一天当中找到半小时,不固定哪个时段,不固定什么空间,只要是你可以整体利用的半小时时间即可。可以是起床后的半小时,可以是抵达公司后开始工作前的半小时,可以是午饭后的半小时,可以是晚饭后的半小时,也可以是睡前的半小时。总之,只要是你都能确定的不被打扰的属于自己的半小时即可。
然后调好番茄钟(软件市场搜索番茄钟,就可以找到不少关于时间管理的app,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下载,笔者推荐番茄todo),即25分钟阅读+5分钟休息。当然如果觉得自己专注时间可以更长就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在这25分钟内,手机设置静音,摒弃一切外界干扰。当你按下番茄钟的那一刻,仿佛拥有神圣的仪式感。25分钟的精进+5分钟的休息,会让你更高效。
|有目的的专注学习,是最为高效的做事方式。
专注期间可能注意力任然会经不住四处乱转,比如突然想到双11要买点什么、想到哪个邮件还没回复、想到朋友生日该准备点什么礼物,这时候不要慌,把想到的事统统在附件的纸上做个记录,然后继续阅读。最终你会发现,专注阅读并没那么难。
|每天专注25分钟阅读,你已经打败了身边99%的人。
人类是情感动物,需要被满足、被激励、被认可,尤其是自我认可。所以当我们专注了25分钟之后,适当的给自己一点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当然,比物质上更厉害是心流体验的奖励。每天都有专注状态的人,尝尝会觉得很爽,这个爽是因为心流体验而产生的。所以,你可以你可以把你感兴趣的事赋予真正的热爱,并把它当做奖励去做,你会珍惜而又充满动力。
从阅读技巧角度实现高效阅读
对于阅读技巧,首先我们得会区分书籍的类别。什么书可以快速阅读、什么书得逐字逐句精读。这里先给大家讲解相对高效的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术不是针对所有类型的书籍,像小说、散文、随笔、漫画类的书籍都不能快读,否则就失去了书籍本身的乐趣。可快速阅读的书籍,大部分属于方法论的书,比如《高效能人的7个习惯》、《从零开始学写作》、《刻意练习》等。
|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80%的重要信息集中在20%的信息里面。剩下的80%都是案例、数据、解释说明、比喻、类比等。
而方法论类的书籍中大多遵循着二八法则。对于这类书籍,最适宜用快速阅读法进行高效阅读,或许需要的可行的方法为为己用。
快速阅读步骤如下:
1、预习+提问:花10分钟时间。拿到书浏览封面、封底、目录、序言、后记、推荐语等内容,可以快速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并大概了解整本书讲的什么内容以及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同时提出自己关于这本书的问题。如阅读《戒了吧,拖延症》这本书,预习之后我的提问是:到底什么是拖延症?拖延症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戒除拖延症?
2、快速扫读:花10分钟时间——秋风扫落叶是的扫描阅读。快速把整本书翻一遍,翻书的同时标记出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开头、结尾、标题、关键词等内容。
我们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第一步中我们已经对整本书进行提问,扫读阶段我对门自然而然的会关注到有关我对门提问的一些话题。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荧光笔或者标签贴做个标记。一是可以方便我们下次阅读时找到这些重点内容,二是有助于我们下一步重点阅读。
3、重点阅读:重点阅读阶段,主要找到和自己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认真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九宫格读书笔记工具,把这些重点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也可以抄写书中的内容。用这种笔记方式阅读,一本书的核心重点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总结了。
对于九宫格笔记来说,只需要把9个关键词写进去,然后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做完这个工作,我对门对于整本书提的3个问题,用这9个概念基本都能回答。同时在9宫格笔记中可以记录让自己灵感迸发的点,以及未来实践的规划。
4、复习:复习可以说是步骤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人每每刚读完一本书,觉得书中说的很有道理,甚至亢奋、激动,觉得自己找到了改变人生的方法。但一段时间或者一个月以后甚至几个月后呢,书中内容往往被忘的一干二净,更别提实践了吧。
|复习是让我们获得认知升级的重要步骤。
从“知道”到“会用”,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以“复习”这一步来完成。当我们把学到的概念付诸于行动,以此改变或者升级我们的行动,这才是真正的认知升级。
在复习阶段,重点建议一下"分享"这个技能。教是最好的学。分享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当你分享学到的知识点时,你在选题、组织内容、优化语言表达等各个阶段都是重新复习。你分享的越多,学的次数也就越多。
读完一本书只是开始
如果我们在读某本书的时候对这个领域没什么了解,这就如同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那么快速阅读的方法最为合适。
方法论类书籍一天一本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完全可以早上晚上预习+提问,中午扫读,晚上花1小时重点阅读,第二天再进行复习。如此下来,一天读一本书并不是什么神话。
但读完一本书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当然不是。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对某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会发现我们的“未知”也同时被放大。这时候我们可以列出相关的书单,作为接下来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内容。所以读完一本书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更没好人生、更优秀的你的人生开端。
最后,当我们习得了快速阅读,也不要一味的追求阅读量,应该先把步骤练好,再逐渐提升阅读速度,最后追求阅读量。而阅读又是一件不能着急的事儿,提升速度之前先把阅读的每个步骤都做好,保证从一本书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关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