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种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基于感性,而理性的成分其实与我们生活相去甚远。
这么考虑,是因为过去太多时候,希望把一些观念上的东西当做一项详实的,切实存在的产品对待,“看山不是山”
但最终,生活本身更多是感性上的元素,很多东西像是一个带着他独有气息,独有亮度,独有温度,独有色彩的能量球,你能估摸他的形态,体积,但他不是一样切实存在的模型,不该用尺子或天平称量
他是能量,是生命,有他独有泪点,独有声音,与他交会时分,心灵的弦会颤动,发出声音,你无法吟唱,但笑容或眼泪早已在门外随风舞起。你的独家记忆,你的漫天幻想会带你去人生某处隐秘之地遨游。
最近在读的《设计中的设计》,里面有两个概念一直萦绕在心中,一个是redesign,重新设计,意味着对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一种陌化。
另一个概念,研究一样东西,则需将他最为纯粹的成分识别出来
某一样东西,既然需要去研究他,他便是一种素材,而作为素材,则需要不断剔除那些附着其上的东西,而去研究他最为纯粹和本质的成分,作者在阐述这段话时的思考对象是计算机,这本书刚刚问世时02年,换做今天,我想要面对的则是手机以及承载其上的移动互联网
主要还是因为找不到和手机的相处之道吧,于是需要把距离拉远,再重新感知一下,也是觉得自己在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不会生活,不懂得什么是“生活”,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懂得“玩”,生活很多时候寡如水,有了大段的时间,却找不到画笔为这一大段留白上色。在偶然获得的寂静中,某些声音会窸窣作响,他在隐隐然提示着你,你生命的质地,该是怎样
该是怎样,答案依旧不在大脑里,像弹珠一样撞到终点,而在生命之外,生命之中的生活中,within and without your lif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