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未去看了《冈仁波齐》,我承认一开始我抱着对异族文化隐秘的窥探欲:等着电影里的高潮和反转,以及对人性和文明的深刻揭示和反思,然而我错了。

同事问我电影好看吗?实在无法回答,没有戏剧性的电影,无法用好看不好看作为简单的回答。如果说好莱坞呈现给观众是视觉上的震撼,那么《冈仁波齐》带给观众的则是心灵上的震撼。没看电影之前,我是无法理解这消耗时间又消耗体力的朝圣之旅的意义何在。难道就因为心中有信仰?
这部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没有高潮,没有意义,可我依然泪流满面。
或许这就是人生。
42岁的主人公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他们或是为了心中的信仰、或是为了忏悔、或是为了祈福,一路匍匐磕头。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山,问题只在于我们敢不敢付出行动。影片一开始我知道主人公要去朝圣,大概了解朝圣是需要跪着去的,当时一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暗问自己,如果有机会要我去朝圣,我当然愿意,但如果是跪拜着我还愿意去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那太辛苦了,我不可能坚持下来的。可是当村里的人听到主人公要去朝圣时,只是很平常简单的一句话:“听说你要去朝圣,我可以一起去吗?”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生活,如果朝圣是他们的梦想,那么我呢?我的梦想呢?我一直渴望能去环游世界,可我总是会有顾虑,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家人的支持、或者未知世界的危险。
那个我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
很喜欢电影尾曲里,朴树唱得那句:因为没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马。
《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电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
就像《冈仁波齐》幕后花絮里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