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经典?
——从读《道德经》说起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师,我身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偏见、愚蠢。我平时喜欢读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从书中也获得了很多好处,真是“此中有意”,然而又“妙处难与君说”。难说,也得说。姑且说一说,仅代表个人看法,也算是我对同学们的一种劝学吧。
新学期开始,我计划带领同学一起读《道德经》。每天一章,81天读完。刚开始,读到20章了,一切顺利。都是我讲,带领式的诵读。从21章开始,我打算让同学讲,我来补充。这时,我突然发现,高一的新同学,有一部分人有情绪。
有同学说:读不懂,欣赏不了《道德经》,不想读。有同学说,读《道德经》是浪费时间,不如讲两道题,来的实际。
我惊叹于经典的不被重视!急功近利的短视已经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了!
阅读经典,传承经典,势在必行!
既然是教育人,就要目光长远,不能短视!
我们生活在宇宙时空的这一个时期,何其幸运!过去的人,为我们创造了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也将为未来的人,留下精神和物质财富。无论是过去的人,将来的人,还是我们,谁都跳脱不出人类的总体生命规律。我们是继承者,也是创造者。我们要在过去的人的经验中,获得知识,就必须要学习经典!
一、为什么要学经典?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宝藏,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经典里面有“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才大略,有中国人的家,囯,人,以及审美的情怀。读经典能教会青少年如何做人,做事,爱家,爱国。建立是非标准,形成修身,治国的正确人生观。古圣先贤都是在经典的教育下,成长成材的。
二、学经典对考试有用吗?
我们今天学习经典,往小处说,对青少年的语文水平,写作能力,答题能力,都有深远的作用。经典是智慧的开放系统,它能开发人的智慧,启迪思想,与先贤对话。在经典的带领下,理解世界,理解自己。更能寻找到做人的乐趣。以人为本,促进考试。考试也是为人。回归到人的本质。所以与考试并不矛盾,积累多了,文化素养提高了,考试也是检测素养的方式。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习经典。
以《道德经》为例,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别人都在学习我们的经典,我们更应该学习。
三、我欣赏不了,读不懂
经典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是汉语言的典范。不用担心不理解其中的涵义。古人开蒙读书,给幼儿读经典,也不求他理解。因为诵读是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能力是先于理解的能力的。青少年记忆力强,诵读经典,感受汉语的形、音、义。通过诵读,能积累知识,为将来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才情还有天生,学问必由诵读”。曹植年十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康熙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苏轼十一岁时,为应对科举考试,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熟读至于能背诵。
因此青少年熟读经典,对将来的好处是需要时间的。不必纠结于一时一字一句的不理解,只管去诵读,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也会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那一天。
以《道德经》为例:
民国·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民国·林语堂: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四、风物长宜放眼量
读书是终身大事。读书的功利性价值在于考试。考试成功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好日子。读书功利性也会带来价值观的功利性。那么功利性价值消失了呢?拿什么来支撑精神?
人是精神与物质并存的生物。物质价值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精神幸福的人,物质不富足,却仍然可以心态平和,自得其乐。
读书不能太功利性,有时候功利性是“非功利性”产生的结果。而太功利性了,往往戕害人的精神格局。读经典,会带给你一生受用不尽的好处,不只是功利性价值。也就是老子说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道德经》为例:
明代·明太祖: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德国总理施罗德: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目光放长远,放到人的一生来看,读经典是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时一字一句的短暂功利性。
五、怎么读?
曾国藩认为:看、读、写、作四个环节缺一不可。“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朱自清主张:“熟读的功夫是不可少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
经典诵读,是学语言,学思想,学文化。这恰恰也是提高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记下永恒的受益终身的常识和标准,也是将来理解人生和世界的基础和源泉。
行文至此,想到荀子所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还是不说了,去做吧,去学吧,行动起来。以上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同学们,一起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