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养育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许多父母就好像成了个炸药包,孩子随时可能会点燃你的导火线,甚至容易冲动的爸爸简直时时刻刻处于爆发的边缘。
但是,面对我们幼小的孩子,请控制下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娃觉得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更不能轻易对孩子动手!
白天上班累成狗,回家还要看孩子,有时候忙得连口水都没空喝。如果这时候孩子过来黏你,你会不会脱口而出“不要烦我!”?孩子好奇心旺盛,向你问这问那,你会不会边玩手机边敷衍?
有些孩子,和妈妈在一起时很自在,但只要爸爸一靠近,就会变得怯生生的,不太愿意跟爸爸说话。这些孩子其实以前喜欢黏爸爸,但爸爸总是说:“和妈妈玩去,爸爸忙着呢。”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多次被拒绝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和爸爸亲近了。
因为没有十月怀胎的感情纽带,新手爸爸确实不像妈妈那样爱意泛滥,面对一个软趴趴的小婴儿,一定是慌乱不知所措的。忙只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是不知道怎么哄娃陪娃,谁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呢?
婴儿阶段,爸爸带娃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宝宝两岁后能跟爸爸互动了,明显爸爸会更享受跟孩子一起玩了。
很多爸爸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大男孩,“玩商”高,加上脑回路清奇,带娃画面让人哭笑不得。但你不得不服,娃就是很吃这一套,就是爱跟爸爸疯玩傻闹。
学习育儿,一方面是能够了解孩子的各个敏感期的心理;另一方面是能够真的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
因为十月怀胎的原因,孩子就是母亲的心头肉,很多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比较容易焦虑,功利心比较强。道理谁都明白,但有时就是站不到那个高度,整个人都被焦虑支配了。
这时男性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父亲身上有男性特有的理性,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反而比妈妈处理得更好。在让妈妈崩溃的一些事上,爸爸的视角完全不同。
在教育孩子方面,爸爸应该成为妈妈的坚强后盾。很多时候,是爸爸安抚了妈妈,让妈妈没有那么焦虑。我想这就是爸爸参与育儿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有的孩子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真的是这样。我们的世界很大,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只看得到爸爸妈妈。
不要抱怨熊孩子难带,用不了几年,他就会上学,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小伙伴,然后离家住校,一步步离我们而去。
到那时,你就会特别怀念为他起夜换尿布的日子;看着他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日子;和他一起玩幼稚的游戏,一遍遍翻看同一本绘本的日子……
这些日子很快就会过去,趁着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还没有变老,趁着孩子还跟我们在一起,好好珍惜他把我们当成整个世界的每一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