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本段摘自《关键对话》
如何结束争议性对话?通过察觉对方目的构建长远目标并提出双方都能同意的解决方案。
在工作中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情就和别人争吵不休产生怨恨情绪,严重时甚至大打出手?在生活中会不会因为想要占点便宜就和别人讨价还价。在感情里我们会不会因为任性就胡乱的向男(女)朋友乱发脾气导致两个人好几天都不理对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四步:
1:尝试表达这样的态度:我愿意听你这样做的理由
2:分清对方的真正目的和要求。例如你明天为什么不上班?我明天休息,你为什么要我5点钟去你家。
3:如果目的不一致,找到级别更高更长远的目标例如照顾父母孩子、帮助朋友、让领导器重自己、为了和同事友好相处…
4:和对方一起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A1: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兰州某公司要来学校应聘,正巧我一同学家就是兰州的。因此我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下午去趟导员办公室。但他告诉我说他在外面暂时回不去,让我替他去。当时我觉得他敷衍我,因此我坚持让他自己去。最后他回来向我抱怨我觉得自己费力不讨好。反思:你冷静听我说(单向沟通意愿)这次机会很难得你我都希望你能应聘这家公司。(共同目的)但是我希望你本人去看看情况,你希望我先替你去(要求不一致)所以我建议你先往回赶,我再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你看成吗?(解决方案)
A2:通过构建目标避免争吵,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时会和母亲争执,我希望能通过构建共同目的改善一下。
事情的经过如下:母亲要坐火车去新疆而我需要做火车去往长春。到了车站门口母亲坚持让我把他送到售票大厅,而我坚持要去候车室,由此母亲说“小时候我都送你,长大以后你就不送我了?你不送我,我自己走”我生气地说“那你自己走吧。”
未来遇到此类事件的改善方案:
1:现在已经四点钟啦,火车15分钟以后就要开了。你为什么坚持让我送你到售票大厅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2走到售票大厅只需要2分钟,特意让我送一程难道真是多此一举吗?母亲真正的目的是想让我多陪陪她,不要东忙西忙而忘了家里还有人等着她。
3孩儿一直知道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正如《游子吟》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可是孩儿心中也有着诗和远方!正如毛泽东《改诗赠父亲》所说:孩y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孩子的心中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英雄梦,而我一直在追梦的路上。所以父亲、母亲,你们的爱一直留在我心里。孩儿走得再远也不会忘本哒!
4咱们再走一段路,你一个人出门要注意安全,食物多带点、衣服带厚的,带点常用药物,多带些钱,我会时常给你打电话也会时常惦记你的。路上多欣赏一下新疆的风土人情,回家多跟我讲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