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9dd7cba1ee38d66f.jpg)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名微信好友在晒自己看王小波书籍的动态,引起了我的一些回忆。王小波的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些,确实写得很好。他英年早逝以后,名气反而越来越大起来。因为我对读书向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所以也不太知道王小波写的书究竟深刻到什么程度,很多时候也是人云亦云罢了。
昨天在网络上看到王小波的一条语录,是这么写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让我触景生情产生一些思绪。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来看,王小波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有闷闷不乐的时刻。这种闷闷不乐,虽然很多时候还达不到痛苦的程度,但细想之下,多多少少有无能为力的情绪在作祟。比如生活一直未见起色,在低层庸碌里反复挣扎;工作推进不畅,没多少人正眼当你一回事。这些是不是都会让自己怀疑到无能方面上来呢?
我想了想,还是大可不必的。一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自信,要相信自己内在的价值所在。马修·阿诺德曾经说过——“下决心成为你自己,要懂得,只有发现自我价值的人才不会苦恼”。这里的“苦恼”也就等同于“痛苦”,阿诺德意思是说,只要认识到自己有价值了,便会减少很多痛苦烦恼。一个人通过努力奋斗,不断的进取和磨练,就一定能够积攒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将这种价值贡献给他人和社会,便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便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而大概率从源头上消除痛苦。
这段工作时间里,我一直忙忙碌碌协调处理各种事情,每天从上班开始到下班结束,在人际杂事的漩涡中打转。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是人际关系。在前不久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处理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处理一段人际关系。只有把事和人都处理好了,这件事情才算真正办得圆满,落下了任何一项,都不算是妥善成功的。当然我经手的大部分事情,都还算圆满成功,但还有少部分事情,处理得并不如意。最明显的表现是,与一些人的人际关系呈现拧巴僵硬的状态,一些工作交办推进上,推诿扯皮有回潮之势。这些都需要引起警惕,并进行深刻反思。
有持续的工作压力,并且在压力下情绪闷闷不乐,都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也是工作中的常态。而所谓的闷闷不乐,还远远没有达到痛苦的程度。王小波所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在这里是不成立的。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因别人的藏否而虚化和变动,坚定地沿着自己坚持的方向走下去。而与此同时,也要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经常性的进行复盘,持续性地优化迭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说,在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前提下,尽可能地处理好一段人际关系,展现出一个好的态度。
松浦弥太郎说:“不做温柔的人,也不做冷漠的人”——要成为温柔的人很难,但要假装温柔则很容易。不考虑事实,不计后果,一味的逢迎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这种特定场合下的一时温柔,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在这样的场合里,什么关系都不会发生。我不是让你变得冷漠或者是坏心眼,而是说在一项事业中,要想承担责任有所达成,就必须要有不靠温柔蒙混过关的坚强。
坚信自己的核心价值所在,坚定走自己选择的路,坚强迎接各种狂风暴雨的洗礼,坚持优化迭代为人处事技巧,这就是我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
讯飞语音输入76分钟,全文13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