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交往了几个要好的同事,姑且称呼她们为A、B、C、D吧。
小A过生日的时候,小B跑来跟我说,要AA制买一双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A。虽说一双鞋可能会有点贵,但因为分摊到自己头上就没多少钱了,所以我欣然接受AA。
可是,有时候我又觉得AA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那就是有些同事,你跟Ta八竿子打不着关系,Ta还给你下请柬,让你给Ta凑份子,而你却没有办法退出,毕竟大家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山不转水转……
另外一种我无法接受AA制的情况就是,男人如果婚后跟女人划清金钱界限,连去超市都要AA制,精确到几元几角,这也太抠门了,我接受不了!
但如果男人尽管爱精打细算,却并不抠门,比如,他不太主张甚至反感与亲人朋友AA制,这个我能接受。
所以,理财观是否相近应该成为婚前择偶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因为在消费理财上养成的习惯远比生活习惯还难扭转。
人生路漫漫,看得清楚比走得快更重要,只要看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才能走的更远。
所以,我们不能没有理财意识,更不能在没有了解清楚对方理财观的情况下就草草以身相许,对婚姻的重视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只有婚前做好“财检”,婚后你才能“捡”来财富,收获更幸福的婚姻。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今天,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得到”App上读了电子书《财与你相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理财故事》(作者:王诗文)。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王诗文围绕“家庭经济大权的归属问题”讲述的一些观点,真是讲得太好了!
王诗文认为,家庭经济大权的归属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一是“大智若愚式管钱法”,即在夫妻二人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家庭通常由女方掌管财政,且妻子必须本着“半放养原则”,给丈夫一定的消费自由度。对于大部分花销不要苛刻过问,但可以不定期抽查。
二是“经验至上式管钱法”,即夫妻二人中若一方从事金融及相关行业,或本身学经济出身,抑或有过成功的投资经验,则可全权负责家庭理财规划,此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三是“精力权衡式管钱法”,即夫妻双方婚前均无理财经验,需要从零学起,故经济大权应在充分协商的情况下,由精力相对充裕的一方掌管。比如,丈夫正处在事业爬坡期,要经常加班,而妻子工作清闲或全职在家,不妨由女方管控财权;但如果妻子需要兼顾工作、带孩子、料理家务,而丈夫工作稳定、时间充裕,那么家庭理财规划这件事就让他边学边管。
四是“AA制分工式管钱法”,即夫妻二人不存在哪一方掌权,工资卡或各管各的,或放在一起透明化管理,遇到家庭应急开销再按比例出资,而余下来的理财钱,则本着“谁擅长哪一方面就管哪一方面”的原则。比如丈夫擅长选股,就负责家庭的股票投资;而妻子精通纸黄金,那就掌管家庭黄金投资部分。
王诗文认为婚姻当中的任何复杂问题都可以简单去办,关键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心态。
家庭经济财权由谁掌控,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女人也好,男人也罢,既然双方走入婚姻撑起一个家,就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要因为一道关于财权归属的“多解题”就轻易选择离婚。
其实,维系婚姻的关键在于夫妻间的信任、尊重及共同的道德观、人生观,而不是只管住对方“钱袋子”这么简单。作为女人,可以没有辉煌的事业,却一定要有赚钱的能力。不要为了男人的某句承诺,就甘心做个“手心朝上”的贤内助。你要知道,当今社会,女人会赚钱永远比管钱重要。当然,如果两者都具备就更好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女人的心声是:男人是搂钱的耙子,主外;女人是管钱的匣子,主内。这与远古时代,男人负责狩猎,女人负责照顾孩子、分配食物是一个道理。
按此推论,家庭中妻子掌控财权更利于和睦,毕竟女人天生比男人心细,也更懂持家。
但现实生活并无百分百绝对之说,若家庭中丈夫擅长投资且对统计情有独钟,而女人大大咧咧不知计划,那么财权交给妻子掌管就不一定有利。
所以,基于不同家庭迥异的特点,在处理敏感的财权问题时,不妨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号入座”,即在大智若愚式管钱法、经验至上式管钱法、精力权衡式管钱法、AA制分工式管钱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倘若夫妻一方过于在乎工资卡的持有权,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或感情上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担心对方消费不理性,花钱去外遇,自私自利等,都是需要把卡紧握在手的理由。
事实上,家庭经济大权之争折射出更多的是现实社会婚姻观的扭曲和夫妻间暗藏心底的情感危机,如不尽快找到这份不安与躁动的源头,即使管了钱,也不代表就能拴住对方的心。
王诗文的《财与你相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理财故事》一书中关于财权归属的话题今天就分享完了。
最后偷偷地告诉你吧,我们家采取的就是“AA制分工式管钱法”,即我和老公二人不存在哪一方掌管经济大权,工资卡都是各管各的,遇到家庭应急开销再按比例出资。
而余下来的理财钱,则本着“谁擅长哪一方面就管哪一方面”的原则。比如我老公擅长选股,就负责家庭的股票投资;而我则相应地负责中低风险的保本类理财。
好,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感谢阅读,咱们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