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说—苏州的文学记忆

师说—苏州的文学记忆

作者: 靚小宝 | 来源:发表于2017-09-16 21:12 被阅读0次

    初识一位作家往往都是从他的文字开始,见字如面,习惯了在书中与其相识交流,到了跟前反而是不认得的。一见面惊艳的也有,这类往往都是女作家,像严歌苓那样的。大概是因为女性天生所具有的不同特质,隔着书面就能叫人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的魅力,不用去刻意地认,女作家一站在人群中,即使未曾谋面,都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的,凭直觉。“气质”这个词语从来用不到男性的身上,形容男性的叫气场。

    听一个作家用语言来剖析自己是很有趣的。今天,被法兰西文化部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的毕飞宇再访姑苏,他直言,对姑苏的印象是:诗词,遥远,客人。

    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他对自己的作品谈的很少,反而是大谈苏州的人文,谈陆文夫先生,谈一个作家对写作和阅读的认识。听完后于我的感受也是有三:很坦诚,接地气,有智慧。

    如果说听严歌苓老师的讲座会因为她口头反应不如笔头的灵敏,说话常常带一些小结巴的诚实而觉得可爱,那么毕飞宇则是口头表达要比笔头更精准,他的反应很快,幽默中透着狡黠的机智。

    毕飞宇给写作者打了一个比喻:写诗的的是贵族,写散文的是小康之家,写小说的是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无论哪种形式,不能避开的是一个“虚构”的问题,作家往往相信虚构世界的真实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坚信不疑,所以才能在作品中揭露一个时代的人性。

    在交流期间,王尧曾提及希望未来能有机会看到毕飞宇写一部关于苏州的作品。出人意料地却是毕飞宇坦诚的说:“这个我做不到。”

    坦诚的令人佩服,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的环境,只有写自己最熟悉的,才是最有把握的。

    或许我们这个时代下还会写故事的人不多了,毕竟物质富裕了,精神便开始贫乏。当我们都明白阅读是一件好事情,却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格去说服任何一个不阅读的人去读书,但是当我们这个时代过去了,还会有一个读书时代的到来。当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后被人遗忘,能留下的只有是我们的文字。所以,能写是好事。

    那句话总是不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学的无用之用,却是实实在在的大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说—苏州的文学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yu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