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Weber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详细阐述了其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和优化的理论,即研究工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组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布从而获得最好效益的理论。韦伯认为:工业区位问题是经济活动的地区分布这个基本问题的一部分。“在某个地方”和“以何种方式”生产、分配和消费都存在着规律。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因素是影响区位规则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工业区位首先指向于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然后根据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作第一次调整,而集聚(扩散)因素使得工业区位作第二次调整。最后得到的成本最低点,就是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区位。显然,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属于最低成本理论。
1.假设
- 所有产品存在一个点状的市场,两个原材料市场呈点状分布,彼此有一定的距离。
- 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无垄断优势。
- 最终产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 每个可能的区位使用相同的技术、生产成本保持不变。
2.模型


3.评价
韦伯(1909)开创了一个工业区位论的系统研究方法,其提出的三个重要区位因素也是现代空间经济学模型构建中的核心要素。韦伯提出并分析了集聚及其相反过程分散的重要性,这也成为当代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应当指出,运输、劳动力本身也是集聚的因素。
韦伯的研究暗含了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性,整个分析也是在报酬不变假设下进行的。替代性和报酬递增这些问题到克鲁格曼(1991)才得以解决。此外,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没有考虑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属于局部均衡分析,而不是一般均衡分析。韦伯的理论指的是工业区位,没有涉及服务业区位问题,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业区位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参考资料: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