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管理者要想有效管理,就要树立威信。
管理者的威信通常来自三个方面:职位威信、专业威信和管理威信。
01 三种威信
职位威信,比如,你在群里说:“我是老板,我说的算”,这种职位威信比较表面。
你有上司职位,下属不得不听你的,但容易口服心不服。职位威信见效快,却不持久。
专业威信,比如,你给团队开会说:“我是大牛,都听我的”。
专业威信是指你的业务能力让大家不得不服。你有专业威信当然很好,不过往往需要比较久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说,虽然持久,但是见效慢。
管理威信,也就是通过管理动作建立你的权威,因为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方式。
判断有没有真的在团队建立起威信,光看输入视角,也就是员工怎么表态是不够的。还要有输出视角,那就是,大家是不是真的把你的要求,由内而外地付诸行动。
02 “四步法”立规矩
那么,怎么建立起管理威信呢?
首先,不建议你上来就以简单粗暴的批评或者惩罚的管理方式来立威。
心理学上有个“承诺和一致”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普遍希望自己在外人看来,是言行一致的。
如果你直接劈头盖脸地骂下属:“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马马虎虎。”好了,这样你等于加深了他在“马马虎虎”这件事情上的认知,说不定他还觉得自己“马马虎虎”是做事有灵活度的表现。为了证明他做事灵活,他未来会更加“马马虎虎”。
其次,也不建议你一来就改这改那,定一大堆条条框框,搞得鸡飞狗跳。万一有些复杂的政策不落地,或者政策太多你跟踪不过来,你到时候就骑虎难下了。改回去吧,下属觉得你朝令夕改,政策没有延续性,不改吧,放着一堆没有人遵守的规章制度,只会不断地侵蚀你的权威。
应该怎么办呢?要想真正建立起你的威信,可以从“立规矩”这个管理动作开始,落实到具体做法分四步走:第一,定好“保险丝”;第二,对齐标准;第三,让团队公开承诺;第四,做出调整。
第一步,定好“保险丝”
你要先给团队立一个容易落地、犯规了容易被发现的小规矩,以点带面,调整队伍状态,建立上级的威信。
小规矩就像你威信管理的“保险丝”。你想,保险丝的特点是什么?成本低、效果明显。一旦电流过量,立刻熔断,从而保护整个电路安全。
规矩最终是为出业绩服务的。有的团队要有很高的纪律性才能出业绩,那么,上下班不迟到就应该是一个规矩。但是,对于创意型工作的团队,死板僵化的工作状态反而会让士气下降。
另外,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和迭代规矩。确保规矩的难度不要太大,或者执行起来不太复杂,不然大家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坏了规矩。
第二步,就要对齐标准
要让一个规矩执行落地,你要跟你的团队清晰地沟通这三个问题:“你的规矩为什么定?”、 “标准动作是什么?”、 “违反了有什么后果?”
比如,你规定“跟别的部门合作不能说No”,就要告诉团队,为什么要做这么做,这是为你的规矩确立“合法性地位”。
你要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哪些不正确的行为阻碍了团队业绩的达成。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矩,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大家,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团队进步。
第三步,让团队公开承诺
跟团队拉齐了规矩的标准之后,可以再加一个动作来巩固,就是请大家来表个态:我们都愿意力挺这个规矩,一旦违规,愿意受罚。
可以让大家轮流对新规矩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让大家在文件上“签军令状”,然后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挂上去。
这里利用了我上面提到的“承诺和一致”心理。对自己的承诺进行公开表态。让越多的人知道,人们就越容易坚持下去。
第四步 调整队伍
这也是这根保险丝的重要作用,帮助你识别出那些“刺头员工”。对于硬是不守规矩的员工,你要采取行动。
虽然我前面说了,每次违反规矩,队员只要接受一个小惩罚就可以了,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团队达成管理规范,而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但是,对于故意违抗规矩的下属,你要有相应的动作。
比如,和他谈话,了解他为什么公然违反大家都认可的规矩。如果这个下属就是不服管,我建议你及时和上级汇报,能调离就调离,不行就劝退,不要在你没有办法领导的人身上浪费你的管理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