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级化学系同班校友何佩鑫、陈晓明夫妇,向母校捐赠1亿元,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然而这并非他们首次捐助,他们还曾于2012年捐赠100万美元支持复旦书院建设。
两位老人回母校时乘坐地铁,捐赠结束后搭乘经济舱离沪。

1973年,何佩鑫、陈晓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1977年2月,两人一同本科毕业于稀有元素化学专业。
1980年何佩鑫作为复旦派出的访问学者赴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进修,1982年回国,在复旦工作一年后再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就读并获博士学位。
1985年5月何佩鑫博士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和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陈晓明亦到美国进修,夫妻二人于1997年初回复旦工作。在复旦大学工作了3年后,2000年,夫妻二人再次赴美工作生活至今。

因为坐地铁捐款的热搜,让更多人认识了复旦校友何佩鑫、陈晓明夫妇。
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始终相信教育是改变命运、促进公平的重要因素。
事业有成后,希望任何一位优秀学子不会因贫困而失去机会。他们心中有大爱,捐资助学不忘初心;他们生活简朴,回母校时乘坐地铁,捐赠结束后搭乘经济舱离沪。
复旦校友伉俪的爱心与洒脱,令人感佩!高贵不在出行工具,爱心不论捐款多少, 对社会的回报,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当你精神富足,才是最大的富足。

这个冬天有太多的温暖让我们感动!
"孩子就在旁边,你说没号了不能看,我做不到!"85岁医生奶奶,仍坚持出诊,医者仁心。
她是儿童哮喘科的专家盛锦云,因为资历比较高,医院说她是“大熊猫”是“国宝”,每天只限制安排她15个号。
盛奶奶说:
可是30个号都不够啊!
我一看抱着一个孩子坐在你身边,这孩子对着你喘。
你就硬说我没有号了,我不能给你看了,你能这么做吗?
我不行!

当记者问她:“您现在80多岁了,您一天看多少病人?”
盛奶奶说:“我现在看40个。”
记者问:“这么累,图什么呀?”
盛奶奶说:“我能多看好一个,我就看好一个!“

布衣院士生卢永根生前捐款880万,家中简朴的布置让人泪目。
锈迹斑斑的铁床、陈旧的台灯、发黄的座机……这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代楷模卢永根的家。
他身前毫不犹豫捐款880余万,但家中布置却如此简朴!网友:感觉还不如我的出租屋。
卢永根教授和夫人徐雪宾教授是岭南大学的校友,又是革命伴侣,他们多年以来一直习惯生活从俭,然而他们对教育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


卢永根教授患癌症已经极度虚弱了,但是他还强忍着病痛,强撑着从医院赶到华南大学,当时上两级台阶都要两个人搀扶着,他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捐款。
当天他捐款8809446元。
卢永根教授和夫从不论是捐款,还是把自己生前的一些财产捐给了国家,连自己去世后,把自己遗体也都无偿捐献给医学和科研事业,他们真的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全部捐出去。
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教授安详地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一切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没有骨灰甚至没有墓碑,只有一尊多年前树立的雕像,安静地矗立在校园一角,守望着他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做为一名党员,真正做到了无产者。

白方礼老人,靠蹬三轮车,15年共计捐款35万元,老人这笔钱是用来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位老人省吃俭用,凭借一部简陋的三轮车资助了几百名贫困的大学生。
而三十五万也几乎是他全部的收入。当85、6岁的高龄的他流着眼泪表示自己老了,再也骑不动三轮车,无法资助贫困学生的时候,我彻底的被感动了。
每一个见过白方礼的人,都会心酸,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

“我从来没买过衣服,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还有袜子,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
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有的时候会就一点点咸菜。有人还常看到他在拾别人扔下的馒头、面包或半截没有吃完的香肠……
家里人实在看不过去了,都劝他回老家安享晚年吧,老人却说:“这有什么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是少浪费些么?”
很多时候,白方礼为了方便拉活,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夫妻乘地铁回母校复旦大学,然后给学校捐了一个亿,低调乘坐经济舱离开,让人十分敬佩。
通常真正富有的人都很低调,都不喜欢张扬。因为他们什么都有了,不需要怎样,只需要有一份安静的愉快的心情,好好的做事,好好的生活就够了。
真正富有的人,往往都是低调谦虚而又内心充盈的。不仅要物质上的富有,还要精神上富有,有内涵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也需人品上富有,有素质有温度有诚信有善良。

高贵的人,富有的人,不是坐拥豪宅,不是出入豪车,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前呼后拥,更不是肆意挥霍,而是低调的贡献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向这些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羡慕你们有钱时的样子,但敬佩你们捐款时的大度。
不要小瞧跟你一起挤地铁的任何人!

本文话题:今天的故事,哪个更感动?欢迎留言。
我是木子默,温柔理性的小女生,我有一支笔,只写温暖走心的文字。在这薄情的世界里,等着深情的你早日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