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学校里面。无论何时何地,上学的氛围,教室的空间,还有很多相同的目标,总是可以轻易的找到一群合得来的人,最初,会将这些人定义为同学。后来,大家继续升学,有些人,不再联系,在心里,还是以同学称呼着。那些一直还在联系的人,对外介绍的时候,开始默认成为“朋友”。
离开学校后,对于工作上的同事,还是在用相处的亲疏远近来分辨距离的远近,也就是所谓的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没有搞清楚一个清楚的交友规则,也没有弄明白“朋友”的含义,好像有时候处着处着会变成亲人那种依赖的心理,不太清楚怎样的界定才是合适的。
最近,因为几个细节反应了一些人生观上的差异,有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
还是比较喜欢呆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所以人很重要。对于原本就有些排斥的人,可能在工作以外的地方就尽量的不接触,特别是午饭还有下班后的时间,我宁愿一个人呆着,自己去干一些事情,也不愿意和那些人相处。而另外一个同事,它可以做到,即便是面对特别不喜欢的人,可以做到不主动说话,但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做到不显露出任何的情绪和排斥感。对于一般般的人来说,一起吃喝玩乐,跟谁都一样。我单纯的以为我俩的关系挺近的,至少在暗示一起回去的时候,也以为会等一下。第一次,是晚会消息几分钟,它跟另外一个人一起回去了,一句交代也没有。这一次是,说好一起走,结果当着面跟另一群人一起出去吃饭,也是一句交代也没有。每个人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是自由,可是对于通俗约定下的事情,不应该说一声,打个招呼吗?这些事情的累积,让我感受到的是,也许我陷入了自以为是的那种亲近关系中,并没有把握好相处的界限还有不该有的期待。事实是,“我的价值”,可能只是作为仅有的同性别相处对象,可以聊天解闷的一个人。为了工作中乏闷,它的需求仅仅只是出现一个人就可以,其实是谁都无所谓,而我,是在选择感觉亲密关系的人去靠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是解决孤独。
也许是这种人生观的相斥,有时候再注意到这种选择的时候,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有点失落,有点像被放弃,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可能有些明白为何我能确定我们不会有长久的联系,只是短暂的度过一段时间,共同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氛围。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我可能更想把我下班后的时间花在自己的身上,去帮我离开这里,而不是陪你闲聊,消散你心里的那股寂寞。
我重视两个东西,一是守时,二是约定,可能会比较较真,因为我自己会做到。
好的地方就学,多看看别人做的,比听别人说的,更能看到真实的位置还有目的。
一个环境里处得来的人,那里都是,时间花在自己的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