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带什么到远方去,
我只有一双空空的手
和一颗期盼的心”
——泰戈尔

中午《珠海》杂志的主编来我家吃饭,顺便带来《珠海》第410期。杂志的封面,我很喜欢,大树、稻苗、大人、孩子。这一期的主题是:与父同行。封面上说:你不必和父亲一样,不是每朵花都在春天绽放。
看到封面,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脑海里冒出来:“爸爸”是什么时候变成了“父亲”?
“父亲”一词厚重,但“爸爸”一词亲切。
我的父亲不论是“爸爸”的时候,还是成为了“父亲”的时候,给我最直观又深刻的印象:
总是带着严厉,如山一般沉稳,不善言辞的他,用独特的方式守护着他的子女,给予他们最厚实的臂弯。
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其实也在用自己独有的温情,一直陪伴着我。
那个给我梳小辫的是他
那个天黑在路边等我的是他
那个从北方来南方看我是他
那个在压力过载的时候陪我理性分析情况的也是他。
安慰说“只要你觉得好,
我们一定会支持你的”
还是他。
—— 致敬我的父亲
教育子女的事情,没有模板。
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父亲的一言一行犹如润物细无声影响着我。
那个在病痛面前从不哼哼的是您。如果世上的事物可以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的话,那与父同行的路上,不论是我还是我父亲,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其实一直都走在“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的路上。能立即理解的事物,只要接触过后就了然于心。但无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需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人生的过程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立即理解,但我知道我有一个默默陪伴我的父亲。
感谢有您,父亲。
唐家湾金凤路6号
初稿2021年6月16日
修改2021年6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