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读《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河南陕西一带)人,东汉时期名臣,经学家。
杨震小时候就特别好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被众儒生称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年轻时不愿为官,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步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五十二岁的时候,他从荆州赴东莱郡(今山东省掖县)当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当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官员。王密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夜里怀揣十金前去拜见。杨震见状就对这位门生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呢?”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回答:“没关系,夜里没人知道。”杨震生气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意思是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说得王密拿着金子羞愧离去。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就不再接受别人的私下拜会。
杨震为官公正清廉,他的子孙也是粗茶淡饭,安步当车。朋友中有年长者提醒杨震应该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以为然地说:“让后代被人称作清官的子孙,这个馈赠不是很优厚吗?”
元初四年(117年),进入朝廷担任太仆,不久调任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替刘恺担任太尉。任内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被宦官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杨震于途中喝毒药自杀。顺帝继位,下诏为杨震平反。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知”典故,后人把它改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反其意而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了,也当成是保守秘密的承诺或心理安慰。
杨震的故事,值得现代官员深思。许多贪腐人员,最初接受贿赂时都和王密想的一样,以为没人知道。须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隐蔽的贪污腐败,总有被揭穿的时候。如果他们能像杨震一样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来警醒自己,又何至于落入贪腐的泥潭。
又有一些官员贪污受贿,目的就是想给子女后代多积攒金钱,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些。殊不料,官员子女们生活得越好,人品堕落得越快,除了花天酒地,便只会高喊“我爸爸是李刚”。杨震把清廉当作给予子孙的馈赠,子孙里出了诸如杨秉(杨震子,官至太尉)、杨赐(杨震孙,官至太尉)、杨彪(杨震曾孙,官至太尉)等杰出人才。所以,留给子孙什么,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又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