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言(虚)词十六:“然”

文言(虚)词十六:“然”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12-06 20:20 被阅读0次

    (一)用作连词

    1.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但是”“却”。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3)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让步,译为“虽然”。

    (1)然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寄南阳谢外甥》)

    3.表示承接关系。译为“于是”“就”“便”。

    (1)灵公日:“善。“然不伐蒲。 (《史记.孔子世家》 )(2)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4.表示条件关系,译为“才”。

    (5)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知夔精而玉之妄也。(《三国志魏书.杜夔传》)

    (二)用作代词,表近指。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1)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2)虽有搞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劝学》)(3)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三)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1.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中“……地”、“...样子”,有时无法译出。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黔之驴》)(3)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四)副词。表示应答,作应对之辞,与“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

    (1)太后曰:"然。”(《触龙说赵太后》)(2)成然之。(《促织》)

    (五)固定结构。

    1.“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2)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言(虚)词十六:“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g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