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行纪
时年零九,双阳之晨,共师六、童三、徒十五,戏于宾县之香炉。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茂盛林修花,奇石险道,流连溪水,亦足以成其美名。
余辈过相依亭,下长寿街,达溪水十八湾。湾旁有一秋千渡,挂陡崖,链直木,接阔板而成。吾莽莽欲上 ,殊不知 ,未及五步 ,前一秋千毁矣, 遂不得不怅然而下。后吾师及二友过之,方知吾向前之急促。
溪水十八湾之水者,泪溪也。 吾以其出于香炉,且做涓涓细流,类仙人之泪,故名之曰泪溪 ,欲寄仙人得道升仙之苦。泪溪酒曲十八湾,湾湾别致。溪水清冽而甘甜,随溪流转于嶙峋怪石之间,作切切私语如泣如诉。
吾师年逾三十, 已得一女。竟若黄髫 ,藏于众后 。间或掷一石于水上,激起涟漪阵阵。惹得众人欢笑 ,山林开颜。有此一举 ,众皆始投石激水,笑贯全溪。
泪溪之上有木桥 ,余以为香榧最甚。 循秋千渡后,便见其跨于泪溪之上。叹匠工之巧妙,仅以香木而成霁虹蜡桥之势。
香炉之道,亦多由木梯横置而成, 颇令人有登天成仙之感。循梯而上,始知寻幽探险问天之艰 。香炉之下平上陡,更增访仙之辛劳。
山行六七里,觅得一笼烟廊接于留香榭之末。是时,清风徐来,廊内仙烟弥漫 ,是为小憩之妙地也! 弗坐 ,即有一香贩执香物至此廊中, 叙述留香之由。彼不曾贩得一香物 却留满廊香语 。吾戏之曰“ 散香客 ”。
踏落红道, 思香客语言, 于不经意间 ,行至一壁前。千仞之躯体,绝天止目,名之为丈天涯亦不为过矣。 有如此伟岸之物立于前,好奇者不能不录之矣! 丈天涯尽 ,始露一线天。 跻身一线天下,误觉天地之小也 ,丈天涯天之矮也!
一线天上, 皆是陡峭奇峻之梯道。所谓登天之道者,乃于山石之中觅一线以成护梯。 众人只得双手丈梯,缘木而上,是称缘木问天,险惊并俱之寻仙。
终至飞来峰顶,视野开阔。仰可观宇宙之大 ,直接语苍天;俯可察林木之盛 ,聆听翠微。立于其间,始识天高地厚人渺渺。飞来峰上则天高云淡风也重,下则群山连绵、郁郁葱葱,翠林茫茫、松涛阵阵。 快活之至 ,遂成语言呼天。此情此景,亦不能不让人兴之以怀,留语言先人曰“ 请君莫道谪戍苦, 取室香炉赛神仙”。
沿陡崖而下飞来峰,便是铁索驾仙桥。桥架于两崖之上,虽长不足百米,却以其高险足以令行者却步。 山林之中,偶遇一沉香庐坐于深沟之上,颇有仙居之范。余慕之,曾不知为何仙所有。
再行百步, 复归一线天处。从此而起、 以此而终,遂成回梦游仙之路。
一路沿梯而下,山陡不能止,甚坎坷崎岖。比之登道,余以为难之而无不及。如逢行者众,便尘埃飞舞 ,若千军万马俯冲之状。 回首一望,众人皆成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待日中,于山麓觅两平地而宿,且娱且乐得过之 。午三时许返。
余才不及李杜,思不如骆王,文不似司马,无以成香炉剿匪记。况生于太平盛世,无匪无寇,不知以何剿之。若然有之,吾游客于香炉是也!然香炉之美使吾俘矣。怪石于吾辈是也, 然则其岿然不动已逾数百载。 彼其巨者,吾辈不足以撼之、不足以剿之也 、仅可踏之 。
有感于香炉寻幽探险问仙之乐,遂竭吾智,献此拙作 ,以记香炉之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