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大年初三,我被临时喊去参加一个书院成立的文学沙龙。因为这个书院在我的老家古镇白驹,那是我小时候和奶奶朝夕相处的地方,有我生命最初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二话不说,立马前去参加。
书院叫皎皎书院。这是一座在建国初期的白驹小学旧址上建立的建筑,小院回廊,粉墙黛瓦,与千年古镇的氛围,极其相宜。这是由两个事业有成的兄弟投资兴办的。
走进院门,刚刚踏上回廊,迎面遇到的就是儿时的邻居,他是我区新华书店的书记。他把我们带到了书院的沙龙中心。
沙龙活动的中心议题是“文学的源与流”。讨论者有水浒研究专家、大丰区作协主席、《人民作家》总编、施耐庵纪念馆馆长等文化名流。你无法想象在古镇的一隅,会有这么高大上、这么深层次的研讨。这是古镇的神奇,也是古镇的味道,是古镇文脉流传至今的一种必然呈现。
书院的主人既有弘扬古镇文化的使命感,又有超强的行动力。从书院成立至今不足三年,已经出版“皎皎书院丛书十种”,其中有书院主人亲自操刀创作的,也有他牵头编制的,内容从古镇历史古镇日常到知青生活,从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的排演、演出到后续,从立足古镇本地的文化名人到恢复高考后从古镇走出的大学生到古镇走出的科学文化名人,从下放干部诗词书画汇编到当今哲学大家青少年日记呈现,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完全可以称得上袖珍版的“古镇简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学者马连义先生高度评价: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文化整理。这种对古镇文化的整理,还是在七百年前,有施耐庵的《水浒传》为证。当然,这需要时间去检验。
皎皎书院丛书如下:
1.《唤我皎皎白驹》
2.【口述:白驹镇沙家浜》《红灯记》排演记】
3.《从白驹镇走出的高考生们》
4.《陈家院子》
5.《踟躇的毅行者》
6.《残秋枯叶 金筋犹在——陈宇岭诗笺遗存》
7.《驹隙杂拾——“个零老人”的诗书与人生》
8.《祁志祥少年日记》
9.《白驹过隙——一个苏州知青在苏北的插队生活》
10.《沐光而行:白驹近现代学者寻迹》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7064/54bbbd39e500d2c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