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让自己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如何让自己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作者: 惜知_惜智_惜生 | 来源:发表于2015-06-19 12:28 被阅读238次

    在知乎上,一个叫艾兜兜的网友道出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曾有过的困惑:“怎样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怎么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快乐、有价值的人?怎样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动机呢?”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几百年前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这个年轻人,是前状元的儿子,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公认为绝世天才:刚二十岁成年的他,轻轻松松便考上了举人,在那个举人平均年龄在37岁的年代,这已经是个奇迹。

    此时,所有人,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两年后,就算不像他爸一样当状元二代,也至少能中进士。但是,两年后,他意外地落榜了。

    此时,内阁首辅是他父亲的朋友,首辅安慰他说“没关系,可能是发挥失常吧!你下一次一定能当状元的!”他自己可能也这么认为,于是,他为自己提前写好一封状元赋,当时的人看到这篇好文章都觉得,这孩子真是恃才傲物啊,要是当上状元了,得多骄傲呢!但是,三年之后,再一次,他又落榜了。

    作为“官二代”和“状元二代”并且生在“科举大过天”的古代,理论上,这位年轻人应该早被周围的舆论,吃人的封建礼教给消化成渣渣了吧!但是,他的心境却丝毫没有被自己曾经的优秀,现在的失败所连累,自尊也丝毫没有减损:当父亲安慰他,他甚至能够说“你们都以没有上榜为耻辱,但是我却以没上榜还因此懊恼为耻辱”。

    最终,和普通正能量故事一样,这位年轻人最终还是考上了进士。或许已经有人猜到,他就是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

    但是,和普通正能量故事不同的是,王阳明从来没有设立过“科举中进士”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做圣贤。

    所谓“别人的评价”

    我们先把王阳明放在一边,回到知乎上的问题。

    现代年轻人的疑惑“怎样不活着在别人的评价中?”其实暗含了一个前提:

    “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是不好的。

    这是一个很智慧的观点,也被很多正能量鸡汤文所赞同。理由很简单,你不能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是因为影响别人对你评价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基于你某一特定时刻特定地点的表现,更基于他的经历,心情,立场。总之,大部分的因素是你不能把握的。

    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就等于把自己的定价权交给一群可能完全不懂你的人。你可能被高估,也可能被贱卖。与其任人宰割,不如自己为自己的定价。所以,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容易活在被人的评价中呢?我是这么理解的。

    人,是社会的动物,面对稀缺的资源,自然会有恶性竞争等“反社会”的因素存在。而对别人评头论足的“评价机制”或者是“舆论”,是社会化的人类进化出来的,对“反社会行为”的某种约束: 在原始社会,吃独食的人,就是要会集体谩骂排斥;在封建社会,不在乎百姓的国君就是被“国人”赶走;即使是现代社会,寻租就是会被万人唾弃。我们都不能否认,“别人的评价”在我们这个社会力的重要作用,而新闻媒体能被称为“第四权力”,也是因为它在现代社会行驶了”别人的评价“这一功能。在美国,哪怕知道评价可能有偏颇,哪怕知道可能造成人命,最高法院也会捍卫这个”评价的权利”。

    说到这个份上,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进化而来的你我他她它,不可能脱离外界”评价”而单独存在,一个人在乎别人的评价很正常。反过来说,一个人,一个社会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也很危险吗?

    于是,矛盾就来了:我们既要携带着进化带给我们的“在意别人评价的基因”,又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让别人的评价来左右,这种危险的平衡要怎样来把握?

    答案是,to be a better man

    我将王阳明作为一生偶像的原因,是因为,早在他在十三的时候,就已经想明白了:解决这种矛盾的完美终极办法,并且一生笃行完善自己的信念。

    那便是 —— 做圣贤,致良知。

    既然“评价体系”是为了遏制人性中恶,那么,只要我在心中树立一个“善”(以圣贤为标准),然后便可以脱离外界的评价体系而不触犯社会的边界,这样就能不活在别人的世界之中却又能存在于社会之内,矛盾便迎刃而解。

    只有善良,是不需要向外寻找的价值

    可是,善恶难道不是相对的吗?要是我觉得善良的事情,别人觉得邪恶,于是我去做了,遭到别人的恶评呢?这时候是质疑自己,还是继续活在自己世界里呢?

    王阳明的答案是:继续活在自己的世界。因为他觉得,善(良知)是绝对的,是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的,不需要通过吸取知识,不需要去努力寻找的,它就一直存在的!

    可是,如果他一直存在,我们还寻找什么,修什么身,养什么性呢?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所要做的修身养性,无非是保持镜面的干净,不要被灰尘所沾染,人生的所有努力和最终目的,仅此而已。所谓致良知是也。

    与生俱来的对良知的追求,便是人的价值,不会因任何“评价”而改变。

    最后,说人话

    上面说了一大堆大道理可能让人生厌了,所以最后还是得说几句“人话”,来回答艾兜兜的问题,也作为对自己”人生修行”路上的勉励:

    每当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被别人的评价所动摇的时候,可以尝试默念并接受这个信念: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做的好或者不好,你存在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某件事你做的不好,不代表你永远不可能把这个做好,也不代表你不可能把其他事情做好,更不代表你这个人不好。把你的价值和你的表现脱离开。

    而当你找不到自己内心的动机时,不要着急,只是你的镜子沾染了一些尘埃。

    是的,内心深处的动机通常不是“找”到的,是自己在完全放松下自己浮现出来的,所以,你现在要做的,观察下你自己在完全放松情况下爱做的事情,在这里发掘下你内心的动机。只要把尘埃抹去,你内心的镜子就会给你答案。

    以上共勉。让我们惜知,惜智,惜生!


    本文为惜知猫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并给出微信公众号名 xizhicat / 图片来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自己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np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