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为赶着参加社群的线下活动,要去北京。因为决定买票时时间紧张,为了能及时赶上活动,同时在时间,出行舒适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我给自己做了五个可供出行的方案:
1、从广州到北京,最省时间的方式当然是飞机。而此时预定机票已经有很少的折扣了。价格在1500左右。而便宜一点的航班时间点并不好。
2、高铁需要8个小时,而合适的时间点基本已经售罄。而如果商务座的话,价格跟机票的价格相差不大。于是开始尝试通过抢票方式,增加约40元手续费。如果周五上午未能抢到票必须有替代方案。
3、替代方案:长沙南到北京二等座票充裕并符合时间点,可从长沙南换乘,换乘间隔需要多等几个小时。中间高铁的票价多出不到100元。
4、普通的列车,时间长,价格低。预计需要21个小时,需要夜间卧铺票。而此时合适时间段的只有软卧,价格跟机票差不多。性价比不高。
5、坐顺风车出行,因为路程太远,并不适合。
在经过这样的一番对比筛选后,最终我通过替代方案到达北京。这个亲身的经历突然让我想起了古典老师在其超级个体的专栏里提到过的工作中要培养结果思维,练习的方法是假装自己是一家“外包公司”,最终的目的是帮客户到达其要的结果。其中举了一个例子大概是说老板临时准备去外地出差,让员工买票。员工1查了查车票当天的已经售罄,于是将这个结果回复给老板。而员工2给老板提供了几个出行方案,让老板自己选择看选择哪一种。如果我是老板自然也会对员工2更加的青睐,其工作方式也更有价值。
这个例子也刚好跟我这次的出行经历颇为相似。为了我自己能在没有充足的预算,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这次出行,我为自己做了几个方案,最终权衡取舍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应该要常常提醒自己以结果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