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微信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快10年了吧我没记错,我最早用微信的时候是11年,但是进入了2019年,细心点的朋友有没有发现现在朋友圈越来越安静了?
今天我翻了下好友的朋友圈,很多人都设置的三天可见,有一位好友没有设置,但是点进去之后最后一条状态距离今天已经半年多了,曾经那些亲密的朋友们,已经很久不知道他们的状态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变得一片沉寂了?曾经热衷于分享动态的朋友,微信朋友圈变成了半年可见或者是三天可见,每次点开剩下的就只是一条横线。
之前微信新出的“半年可见”“三天可见”,前两天微信又新增了“一个月可见”!更新消息一经推出,立马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从之前的朋友圈“三天可见”和“半年可见”,到前段时间引起争议的“留言、点赞朋友可见”,虽然只是简单一个功能的改版,却暴露了很多社交潜规则。
记得年初的时候,“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演讲里提到几项数据:
每天有7.5亿人使用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每日总浏览量超过100亿次。
超过一亿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
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这些数据的参与者。
我们渴望通过朋友圈来展示自己,我们总是忍不住想要窥探微信好友的生活,但为什么我们又越来越喜欢隐藏自己,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了呢?
现在的朋友圈越来越压抑, 已经很久没有办法说出心里话了。
在三天可见之后,终于有了一个月可见,既可以满足分享的欲望,又可以保护自己的私密性,简直两全其美。
但很多人却忘记了,朋友圈本身就是一个相对闭环的社交空间,像一个连接朋友之间关系的桥梁,而朋友圈一个月可见,就像一道墙横亘在两人之间。
在今天朋友圈可以设置一个月可见的微博下有条热评:
“对朋友设置一个月可见,陌生人却能看十张照片,请问我加你有什么用?”是啊,屏蔽朋友圈也许只针对某一个人,但朋友圈一个月可见却是对所有人的,这其中就有那些在乎你的人。
我今天特地的去翻了下自己以前的朋友圈,突然觉得以前的朋友圈真的是宝藏啊:美食,旅行,美女,运动,美景,读书......有时候自己不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朋友圈,觉得自己像是失忆一般。自己也无奈的笑笑,自己以前真的有那么浪?什么都往朋友圈里面放?
后来也因为好友的增加,从美食美景美女到后面的美食到编辑好了之后删了再编辑再删,最后不知道发什么也懒得更新了。一开始不更新朋友圈是一种无奈,到了后来,就成了一种主动的选择。
微信朋友不再都是朋友,还有同事、上司、黄牛、代购,甚至各种随手一加的张三李四,打心底不想被太多陌生人从头到尾视奸一遍。当我们在朋友圈感受到的社交压力越来越强时,不得不用“朋友圈三天可见”,越来越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成年人社交最后的体面。
朋友圈里的我,是曾经最渴望活成的样子。但离开了朋友圈滤镜的我,不过是一个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普通、简单、平凡、偶尔还很狼狈的普通人。
这些年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写过成千上万的文章、见过数以千百计的人,可其实你们觉得这么牛X的维他,还不完的花呗、交不完的房租,生病一个人死撑,普通到让你们失望了.......
对生活不认真的人,哪有精力让自己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没人愿意把自己的不幸展示给别人看,我也一样。也很理解不展示朋友圈的人,在这个混杂着真假朋友的朋友圈里,真不知道发些什么好。
发美女被说色狼、发旅行被说炫耀、发心情被说矫情,于是后来越来越多人干脆什么都不发了,或者干脆一个月可见了。但是你想啊,一个在乎你的人点开光秃秃毫无生气的朋友圈,没有一点入口去了解你那该有多失落。
所以当幸福来敲门时,你不能自己把门锁死。
朋友圈是个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破了修补费时费力费劲,与其提心吊胆分组可见,还不如干脆一个月可见。现代人有太多想倾诉,却又不想让认识的人得知。而告别朋友圈,是让生活避繁就简的最简单方式。
人世间的孤独都是自找的,一边想靠近一边又不敢放开怀抱,就像那一个月可见的朋友圈一样。每一个有魅力的人朋友圈也都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而这样真实而完整的存在,才是真正的生活,不是吗?
“仅展示最近一个月的朋友圈”每当这样的提示出现时,无形中就在给自己设槛,你想去拥有真心的前提,是你先敞开心扉。我想认识你,不止一个月之内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