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顓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今译】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该归咎于你吗?颛臾,过去周天子曾经授权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就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我们鲁国共安危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这么做,我们二人作为家臣,都不想这么做。”孔子说:“冉求!周任曾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就担任职务;实在做不到,就该辞职。’〔比如盲人)逼到危险却不扶持拉住他,摔倒了却不搀扶他起来,那么,用你这助手做什么呢?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关它的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玉器在木匣中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占领它,后世必然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得到它’,一定要找个借口的人。我听说过,对于拥有国家的诸侯和拥有采邑的大夫,担心的不是贫穷,而是分配不均;担心的不是人少,而是社会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均匀了,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和睦团结了,就不显得人少势弱;社会安定了,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要是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提倡仁义礼乐道德教化,以招徕他们。〔远方的人〕已经来了,就使他安心住下来。现在仲由、冉求你们二人辅佐季康子,远处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打算在国境之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于宫殿的门屏之内呢。”
【注释】.
1季氏:即季孙氏,指季康子,名肥。鲁国大夫。颛臾(zhuan yu专鱼):附属于鲁国的一个小国,子爵。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八十里。
2冉有,季路:孔子弟子。冉有即冉求,字子有,也称冉有。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仕于季氏,又称季路。
3有事:这里指施加武力,采取军事行动。
4无乃:岂不是,恐怕是,难道不是。
5先王:鲁国的始祖周公(姬旦),系周武王(姬发)之弟,故这里称周天子为先王。东蒙主:谓主祭东蒙山。“东蒙”,即蒙山。因在鲁国东部,故称东蒙。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南四十里,与费县连接。“主”,主持祭祀。
6社稷之臣:国家的重臣。
7.何以伐为:“何以。以何,为什么,“为”,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8.夫子:古时对老师、长者、尊贵者的尊称。这里指季康子。
9.周任:周朝有名的史官。
10.陈力:发挥、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力。就列:走上当官的行列,担任职务。
11.相:辅佐,帮助。古代扶引盲人的人叫“相”。引申为助手。
12.兕(四):古代犀牛类的野兽。或说即雌犀牛。柙(侠):关猛兽的木笼子。
13.椟:木制的柜子,匣子。
14.费(毕):季氏的采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有费城。颛臾与费邑相距仅七十里,故说"近于费"。
15.疾:厌恶,痛恨。辞:托辞,借口。
16.“不患贫”句:原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来:通“徕”,招徕,吸引,使其感化归服。
18.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当时鲁国不统一,四分五裂,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大贵族所分割。
19萧墙之内:“萧墙”,宫殿当门的小墙,或称“屏”。古代臣子进见国君,至屏崦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通“肃”。这里用“萧墙”,借指宫内。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名义上在位,实际上政权被季康子把持;这样发展下去,一旦鲁君不能容忍,必起内乱。故孔子含蓄地说了这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