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在“互联网”的风口下,猪也能飞起来。可惜,飞起来的猪没见几个,摔在地上血肉模糊的仿佛比比皆是。有句话说得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差的时代。大势之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正因为此,如何做自己认为非常棒的事,并把它玩起来,是每个人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蒋耶娄老师说:“互联网就是从信息流、物流、钱流的方面动手改造传统商业社会”,我深以为然,并联系到自身热爱的园林工作作了些许思考:
信息流 吸引消费
世人周知“苏州园林甲天下”,却不清楚它们“甲”在何处,因此这样的传统服务行业想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抓住旅游行业“服务”的本质,去思考创新游客关于园林的信息获取方式,使之变得更具画面感和可感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比如可以通过与平台运营商、在线旅行商、通信运营商等的合作,建设一个集信息查询、线上导览、在线预订、消费点评、数据分析、信息推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基于此形成云数据中心,对游客属性、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便于推进旅游产品、监管服务、营销推广全面升级。
物流 便捷消费
物流的本质就是考虑让售卖的商品和服务转到客户手上。对于苏州园林来说,一方面要考虑怎么让游客在游览有形的景点后把喜欢的东西,甚至是无形的精神享受带回家,因此,可以考虑像故宫那样把开发的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打通产品流转渠道,拓展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也要把游客作为“物”流通起来,比如打造一项使游客出行更为便捷快速的能衔接起交通要点、主要景点、商贸酒店的交通运输工具,提升他们旅游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钱流 顺畅消费
在支付宝、微信等已经改造了人们的消费模式的情况下,苏州园林目前已经有两家单位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机制,也就是说,传统的窗口互动售票模式正在缩减,代之以自助购票这种新兴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缩减了人工,提高了效率,但是,怎么保障这种网络模式的有效运转,规避好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电子票无效、游玩日期有误、无法退货等各种问题,让钱流通起来更加顺畅有效?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怎样更好得引导他们升级消费方式,服务好他们的消费活动?在和旅行社、酒店等单位的合作中,怎么把初期相对较虚的账面收入及时顺畅地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和升级。
我,做的是文秘,不是营销,但是没有关系,选择喜欢的,复用写作能力,新学营销技巧,相信自己可以跨界!
网友评论